浅析分子烹饪与教学

时间:2022-10-03 03:40:49

浅析分子烹饪与教学

【摘要】分子烹饪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改变原有质感、口感,产生奇妙新风味。其核心思想创新。本文主要针对分子烹饪的思想对烹饪教学的启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子烹饪;思想创新;启发;探讨

分子烹饪,又称作“分子料理”或“分子厨艺”,是从食材的分子层面入手,通过现代物理、化学的手段,运用现代仪器和设备来精确制作奇妙食物的烹饪方法。此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烹饪,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烹调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项高端科技,其中涉及到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科,它是从烹饪原料的分子层面来创新,主要是创造不同于人们习惯的新风味、新食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追求艺术烹饪、新概念烹饪。分子烹饪的产品给人以奇妙的口感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气味冲击力、触觉冲击力和造型冲击力,可谓标新立异。

分子烹饪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胶凝作用、乳化作用、增稠作用、发泡作用、异构化反应等,使食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物质原有的质感、口感,产生奇妙的新风味。

分子烹饪的核心思想是用科学的思维去考察原料分子在烹饪过程中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而运用所得到的信息,依靠实验室精密的仪器,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这样的美食以全新的温度或质感在表现食物的味道及口感,给食客带来颠覆性感受。由此可见创新是分子烹饪的灵魂。

与传统的烹饪比较,分子烹饪有以下特点:

1.烹饪手段不同

传统的烹饪手段主要有煮、蒸、烤、烧、炒、炸等等。而分子烹饪最常用的手段有烟熏、冷冻、脱水和低温油浸等,这些工艺使用了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比如用超低温冻干的方式,便能轻易地将鸡肉或菠菜化为一堆粉末,入口即融,这让你做梦也想不到鸡肉或菠菜竟能变成这样的质地和口味。而当质地剧变以后的食材重新碰面时,更会有意想不到的奇妙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发生,这当然会让食客大开眼界。对于分子烹饪厨师来说,“做菜不像是在做菜,像是在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每一步都需要准确、严谨”。

2.思维角度不同

从思维角度来说,传统厨师们考虑的是如何让食品更美味,而“分子大厨”们首先考虑的却是某一种食品经过某种过程,为何会产生那种独特的美味。换言之,传统厨师们更加关心的是人们味蕾的直观感受,而“分子大厨”们更加关心的是食材相互配合后会产生何种的化学反应,以及这种反应的结果。

3.设备、用具不同

在“分子大厨”们的厨房像是化学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在传统厨房中绝对看不到的设备。如:能够准确分析各种食材成分的仪器,能够精确度量各类食材分量的量具,能够混合并使食材在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以及能够控制反应温度及过程的装置。这些用具将告诉你反应达到的阶段,并使你可以预估和调整“创造”的结果。

味不同

在真空53℃把肉煮10小时后,肉的嫩度和口感会像豆腐一样;通过超低温,使液态的酒拥有气体的口感,入口即散发出去;使冰淇淋具有熏肉鸡蛋的风味。这些都与传统风味不同。

5菜品形态不同

分子烹饪的菜品上桌,明明是鱼子酱,触到舌尖口感也类似鱼卵,咬破薄膜后的感觉却是水蜜桃;摆在面前是泡沫,放在嘴里却什么也没有,只留下柠檬的香味;原本固体的坚果类食物进入口中却化成液汁;把汤做成气泡状,带来了特别的视觉效果,但吃起来仍然是汤的味道;在燕窝中混合了用玫瑰露制作的粉红色胶囊,咬下之后,才有玫瑰的香味从柔软的胶囊中渗透出来,菜品中出现了梦幻般的感觉。

分子烹饪和传统烹饪有时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烹饪方式既是传统食品制作,又可归为分子烹饪。

例如棉花糖的制作。蔗糖进入棉花糖制作机,高温使晶体蔗糖变成无定形糖浆,而棉花糖制作机加热腔中有一些很小的孔,“当糖浆在加热腔中高速旋转时,离心力将糖浆从小孔中喷射到周围。由于液态物质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凝固越快。因此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就凝固成糖丝,不会粘连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一大团绵软而雪白的棉花。这个传统食品制作方法,也可看作是分子烹饪。

分子烹饪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分子烹饪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现有烹调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涉及到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科,而它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于深入研究食物烹调过程中的细微环节,如温度的精确升降、时间的长短,以及不同物质的加入量所造成的各种状态下的物理化学变化,藉由这些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去优化烹调方法,进而可以帮助厨师对传统烹调技法及菜品的形貌进行颠覆、解构和重组,最终创造出饮食的全新味觉和口感。

2.劣势

分子烹饪食品的创新需要具有深厚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知识,制作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这就制约了分子烹饪的推广和普及,使分子烹饪目前还只能在少数高端餐厅中使用。此外,分子烹饪在食用方法、产品风味、营养与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食用方法。虽然分子烹饪每道菜都有美妙绝伦的效果,有时还会以奇形怪味使人震撼,但除了感官的极端享受外,要创造新的食用方式难度较大。

第二,产品风味。创造大众接受的新风味难。虽然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构象可改变风味,但要改变分子结构、构象是很难的,人们爱吃的食物最终还是家庭烹饪的食品。

第三,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子烹饪利用了超低温、真空等高新技术,在这些非常规条件下,食物营养会有多大改变?会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分子烹饪使用的化学添加剂是否会影响健康?因为有些对人类遗传的影响可能隔代才会发现,所以任何一项新事物对人体的影响,都应观察几十年才能最终确定。

分子烹饪在不经意间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在牛津大学任教的匈牙利物理学家Nicholas Kurti开始了思考:食物为什么这样好吃,从ElBulli,The Fat Duck餐厅,全世界最优秀的主厨Ferran Adria,Heston Blumenthal,再到中国的大董意境菜,分子烹饪在全世界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颠覆性的分子烹饪将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会呈现传统烹饪与颠覆性的分子烹饪将会并存的局面。营养、健康、艺术、个性化将是未来中国餐饮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当今世界餐饮业中最时尚的一种烹饪技术――分子烹饪,在我们的烹饪教学中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呢?

1、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烹饪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烹饪行业的创新水平取决于烹饪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期,正是培训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最佳时期。传统的烹饪实验都是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演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的能力。

2、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烹饪。标准食谱的建立,营养合理化,菜肴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分子烹饪更注重触觉和视觉。

3、在现有条件下,可将分子菜肴引入教学中,一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烹饪的发展。

上一篇:中西诚信教育研究比较综述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