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军队院校任职教育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时间:2022-10-03 02:52:14

深化军队院校任职教育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摘 要】新形势下,深化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模式,精选任职教育培训内容,突出任职教育培训重点,拓宽任职教育培训渠道,对于加强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任职教育 指挥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34-02

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部队所需人才的时代职责和使命。加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培养大批部队所需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要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培训对象成份和基础素质的发展变化,以及专业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军队指挥院校教育培训,必须在继承以往有效施教模式的基础上,以实现预期培训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形成一套适应专业培训需要的教学模式。第一,注重激活学员的自学能力,实施导学式教学。培训对象在军事综合院校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会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而且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指挥专业院校的专业培训要充分利用这个基础,把施教的重心放在激活学员自学的积极性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上,以多种方式引导学员主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导学式教学,就是要以学员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环节,以学懂学会为基本目标。施教者要侧重于教会学员怎么学,如何实施正确的引导与辅导。要以直接传授、讲解示范等方法将学员引入专业领域,提供入门的“钥匙”,给学员学习知识的条件,激发其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要全面展开以自学为主体的专业学习活动,向学员讲清学习的范围、程序、方法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并适时地给予具体指导,保持其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要使学员反复作业,实际练习,充分发掘自学潜能,及时发现自身差距,主动请教解惑。第二,注重发挥学员的创造能力,实施创新式教学。指挥专业院校的创新式教学,很重要的在于调动和发挥培养对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在创新性的思考与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增强实践创新本领。实施创新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员的构思和创新力,鼓励学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施教者要适时进行点拨和帮助,使学员受到正确的指导和真正的创新锻炼。第三,注重发现学员的专业强弱,实施个性化教学。在专业培训的后期,要充分运用测试、抽考、考核等多种方式,真正摸清每个学员专业素质的弱项,并采取有针对的个性化教育,缺什么补什么,强化训练,以提高培训者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实施个性化教育时,应当打破学员班级界限,把相同弱项的学员进行编组,由教员具体实施训练,适时加大补差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增强训练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训练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使其尽快得到提高。

二、精选任职教育培训内容

当前,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培训,任务重、内容多,培训周期短,要确保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精选培训内容。第一,应当增强时代感,突出时代特色,彻底改变专业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使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进入专业培训并成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具体选择上,对反映一般原理、原则的经典性知识,可以把知识点齐全,把问题说清楚;对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理论、新知识,要结合实践需要,认真选定选准,细致抓好培训学习。特别要突出新式武器装备性能与运用、新战法、新训法等方面知识专业培训,满足培训对象掌握相关理论,切实形成实际作战能力。第二,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知识内容。对与主要专业知识联系紧密、指导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施教施学,以达到拓宽学员知识面、增长学员知识见解、促进学员对主要专业知识掌握运用的目的。第三,要对选定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进行排列组合,努力形成节省时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教学培训方式,不断增强施教施学的实际效果。

三、突出任职教育培训重点

培养新形势下部队所需的作战指挥人才,离不开完善的信息化技术的任职教育培训方法和形式。一要开展模拟化训练。大力开发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和软件,积极研制综合运用电子、音像、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仿真训练器材,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场情况、敌我态势、战斗进程、战损消耗等进行直观、形象、逼真的显示,为指挥员进行多层次、多兵种的战术技术训练创造近似实战的信息战场环境,提高指挥员依托新技术实施作战指挥的能力。二要突出对抗训练。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图上(室内)对抗与现地实兵实装对抗、火力对抗与信息对抗、单一兵种对抗与多兵种对抗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指挥人才在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作战的能力。三要实施网络化训练。目前,军队内部信息网络建设已逐步形成了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网络体系格局,应当充分借助信息网络优势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深入广泛地开展网络教育训练,不断促进教育训练质量效果的提升。

四、拓宽任职教育培训渠道

部队所需的作战指挥人才是具备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型、通用型指挥人才,必须要经过多渠道培养。首先,要发挥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基地作用。按照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培训任务分工,分层次实施正规系统的任职培训,使培训者形成与本级职务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打牢任职基础。其次,要发挥部队实践的强化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挥员参加多兵种合成性的比武、竞赛、观摩、演习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要根据其实践情况,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适应任职需要的集训、轮训、岗前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提高,促进指挥人才的培养。再次,要发挥多岗位、多兵种任职的催化作用。培养部队所需的作战指挥人才,要突破其专业任职经历的局限,有计划地安排其跨部门、跨兵种任职,进行多岗位交叉代职,使其成为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既懂本兵种、本专业知识,又懂多兵种联合作战知识;既会用机关,又能带部队的通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发挥与外军交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与外军的交流学习,通过邀请外军专家讲学,组织人才出国考察学习,参加与外军联合军演、学术交流等活动,使其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进一步提高作战指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会瑜.军校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4

2 朱新秤.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胡中峰.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音乐审美价值导向 下一篇:国外“学徒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