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时间:2022-10-03 12:00:03

有效组织小组合作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当今科技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集体的合作。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既可以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对于创新而言,“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得认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新世纪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渠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一种十全十美的学习方式,也并非万能钥匙,它需要适宜的时间和“土壤”。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切不可为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实践体会。

一、要认真遵循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原则

(一)优化组建,形式多样

在组建小组时,可以同桌为一组,也可以四人为一组,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建,其中以4―6人一组为最佳。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个性特征、性格或性别等因素来搭配组建,只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都可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一般的问题,采用同桌合作;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四人或六人合作。

(二)宁少勿滥,宁短勿长

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掌握不好,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就收不到实效。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般地说,对容易的学习内容,不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否则为了合作而合作,会失去其意义。可有可无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通常应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小组合作做到经济高效。

(三)独立在前,合作在后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不经过独立学习的合作学习是“水上浮萍”,收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间的交流技能

合作必须有交流,因此,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间的交流技能。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六会”:①是学会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作出判断、选择、评价;②是学会表达,有敢说的勇气,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对他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③是学会质疑,对别人的发言有疑问时,要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④是学会保留意见,当有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懂得保留自己的意见,待后探究,而不是随波逐流;⑤是学会交往,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勇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想法,要给别人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⑥是学会主持,小组长尽可能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小组成员有锻炼的机会),学会组织本组成员开展活动,并根据同伴们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三、要把握准合作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因素而定。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合适呢?

(一)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在安排学生自主尝试时,发现很多同学被卡住了,不知所向,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要求同学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小组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的思维都得到了启迪,也掌握了“先收集、整理信息,后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问题会越辩越明。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等于100度,求这个三角形底角的度数?这个问题会出现分歧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是80度,有的学生认为是50度。这时,可以安排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协作讨论、探究。结果学生很快就统一了答案。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这种经过合作学习得来的结论比老师直接告诉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记得牢,极少再出现对类似问题的错误认识。

总之,为了提高“合作”的成效,达到携手共进的目的,我有意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组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交流,沟通信息,取长补短,从而扩大眼界,开阔思路。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微探 下一篇:试论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