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教学

时间:2022-10-02 11:39:14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中,曾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较多采取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传统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在教学中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我主要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经过反复实践,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的阅读教学作为载体,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一篇篇课文,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思想上受到教育,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心灵受到洗礼。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承接小学中段,衔接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到一个学生终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掉以轻心。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培养的能力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就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并集中,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全面,学生未来生活的阅读能力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落伍于社会的发展。

2.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感受。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体会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4.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的来说,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不仅要感受文中的情感,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写?在挖掘到课文的人文性的同时,落实双基的训练,为毕业班打好基础。

上一篇:我的学生日记 下一篇: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看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