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债务运行状况及风险化解机制

时间:2022-10-02 11:34:43

村级债务运行状况及风险化解机制

【摘 要】村级债务在中国农村比较普遍,是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有的问题,而且沉重的村级债务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解村级债务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针对漳州市岳坑村的村级债务进行调查研究,首先探讨了村级债务的相关概念及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村级债务问题造成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希望可以为省内外其他地方的村级债务化解提供经验。

【关键词】村级债务;运行状况;风险化解

中国村级债务问题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呈明显增加的态势,从而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行,作为村级重要收入来源的村提留,改变为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村级收入大幅度减少,村级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偿债能力下降,村级债务问题凸现出来。因此,中国的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了制约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影响政府形象和农村干部群众关系的重要的突出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村级债务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一轮的农村建设,当前对村级债务的解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级债务的主要特点

村级债务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有的问题,国外的各种经验尚无法借鉴,下面就村级债务的概念村级债务的现状与特征做一些阐述。

1、债务负债范围较广,负债数额较大。债面广,负债金额较大,是目前村级债务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据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末,漳州市村级债务总额22849万元,全市1667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负债13.7万元。根据岳坑村村委会年度统计考查报告,岳坑村在2012年债务总和就达到了40万元。

2、历史遗留债务较多,负债利息高,形成“利滚利”的恶性循环。调查资料显示,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主要来自于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从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村民委员会为发展经济、搞基本建设,从乡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利息不算太高,处理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民间高息借贷,利息较高,且短期内无力偿还,大量利息计入本金,形成“利滚利”的恶性循环。3.债权软,债务硬,结构复杂,化解困难

二、农村历史负债形成原因

(一)经济原因

1、盲目办企业、上项目,造成债台高筑。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无工不富”、“消灭工业空白村”等口号误导下,曾出现村村办企业,盲目追求开发项目和追求高指标。岳坑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靠借贷和集资兴办村级企业,因村办企业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加上产业发展方向趋同,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导致企业亏损倒闭,资不抵债,形成债务。

2、代垫税款及提留统筹费而形成债务。前些年,一些镇(区)、村里的干部单独追求完成工作目标,在收取法定的税费遇到阻力时,不惜贷款或高息抬款来完成上缴税费任务,造成村级债务增加。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收集困难重重的影响,县级财政的预算收集资金根本不可能实现。村委会为了完成县级下达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交任务,不得不靠借债和挪用他资金度日。因此导致了岳坑村村委会负债加剧。

(二)管理原因

1、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不到位

岳坑村多数领导更多关注农村的增产和增收,发展和稳定,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村级财务管理。待到出现问题,才去抓财务清理和整顿,并且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查处村干部经济问题上,忽视了财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加上主要负责人无视群众的要求,不愿抓财务规范化和财务公开,引起财务混乱,群众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2、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但岳坑村多年来却有章不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是现金收支管理混乱。集体收入不入账、多报账、报重帐、白条入账、坐支现金,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收支审核把关不严。

三、村级债务化解措施分析

(一)经济方面的努力

1、盘活集体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的村集体还是有着发展潜力的,许多村集体的资产很丰富,只是被长期闲置而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鉴于此,建议对村集体长期闲置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拍卖,盘活集体资产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针对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村集体活动场所、集体苗圃等实行承包或作价入股引联合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2、转变传统的债务化解方式,寻求有效地化解途径。过去的村级债务化解,最常见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针对传统做法所形成的还债恶性循环,必须积极转变做法,依靠自身力量,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化解,这就要求村集体从自身入手,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本村集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发挥效用。以发展经济为当前目标,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面寻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经济的发展增强村集体的还债能力,才是有效解决村集体的债务问题。充分发挥村集体各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经济和新兴的村实体经济,鼓励高效益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群众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是最终解决村级债务问题的根本。

(二)管理方面的改进

1、建立民主的村干部领导机制。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对村民群众的领导作用,组织处理好村级各项工作,但是,这样一种分工机制并不非体现村干部的绝对权威,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农村工作的实施主体,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农村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依靠村干部的整合机制,分工、协调好各种工作和关系,但也不能忽视了村民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关系,排除领导在农村工作中的绝对权威性,实行民主的的村干部领导机制,让村民群众积极加入农村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农村财务与会计工作,坚决杜绝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这样才能为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民族决策机制。

2、建立完善的官员交接手续,明确责任。村级债务的形成是长时间积累的后果,村级债务的解决,也并非是立竿见影的事,消极化解只会增加化解的难度和债务的数额,而债务数额的增加和化解难度的增加,又会使得消极化解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前任干部离职,就简单地把以前遗留的所有债务归结到现任村干部解决,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严重影响现任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滋生遗留思想,把现在的债务遗留到以后,各种债务一任一任地积累,以至于出现根本无法解决的可能性。要从源头解决这种遗留债务的做法,就必须建立完善交接手续制度,村干部、村会计离岗时,以及时查清没各项债务,前任须明确向后任交待各项资产与债务,办理交接手续,合理分配化解任务,并把在职期间债务化解的成效挂到前任的考核中,避免真的一走了之,把所有难题留给后人处理的不负责的情况。

总之,村级债务及其化解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深刻意义,但又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着力解决现阶段的村级债务化解问题,但要真正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必须深刻了解村级债务的形成机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紧紧围绕村级债务这一核心,坚持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能一蹴而就,讲究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性,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切实有效的化解村级债务。

上一篇:中西绘画中“水”艺术表现之比较 下一篇:推拿(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