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2 10:37:18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防治不好,将会对水稻的生长及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产量及品种的稳定。水稻病虫害很多,本文就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防治措施,为水稻生产提供防病指导,确保稳产高产。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病菌;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86-1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流行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我国南北水稻产区,每年都有稻瘟病发生,植株发病一般在生长前期就可以发病,发病后,一般在孕穗前就会枯死。整体上看,田间稻苗象火烧过一样,影响幼苗的生长,在抽穗期发生则会导致植株出现大量的瘪穗,有穗无粒,造成大幅减产。

1水稻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发病时期和为害的部位不同,为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植株的各个部位都能染病,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形式。

苗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就会发病,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种子带有稻瘟病菌,在播种时对种子没有进行处理或是处理不当,播后病发,发病植株的基部会慢慢变成黄褐色,叶片打卷,最后枯死,如果空气湿度过大,病苗基部分出现灰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密集而成的。

叶瘟:叶瘟的发生受气候、品种抗性等影响,在叶片上会出现普通型病斑、急性病斑、白点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病斑特点各不相同,用肉眼能明显区分开。普通型病斑最为常见,病斑初期很小,呈褐色或暗绿色,后期变大,成梭形,并有坏死线向叶脉延伸,病斑背面有灰白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病斑处暗绿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上密生色霉层。白点型病斑在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为白色斑点,不产生孢子。褐点型病斑多发生在抗病品种和老叶上。病部主要在叶脉间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也不产生孢子。

节瘟:发生在稻节上,刚开始为褐色小点,然后随着病情加重不断扩大,最后蔓延至整个节部,导致节部变黑色,同时向内凹陷,遇风吹极易折断倒伏。

穗颈瘟:在穗颈或穗轴上开始为褐色小点,扩展后穗颈成段变褐。发病早的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则秕谷增加。

谷粒瘟:染病植株的稻粒颖壳处和护颖上出现褐色病斑,这些病斑的形状不规则。

2水稻稻瘟病病原

稻瘟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稻梨孢菌而引起,此病菌菌丝适合在8℃~37℃繁殖,最适合的温度为27℃~28℃,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为必须有水存在,病菌相对耐低温和干热,对于湿热比较不耐受,抵抗力差。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或菌丝可以寄宿在种子或稻草上,干燥情况下可存活一年以上,在这些寄主上存活,第二年天气转热,遇到雨水便会分生孢子,孢子浮在空气中,随气流四处飞散,落在田间的水稻苗上便开始发病。

3稻瘟病的发病和流行

3.1主栽品种的抗性与小种的组成

水稻品种对于稻瘟病的抗性有的品种抗性强,有的则易感此病,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上,多数都采用垂直抗性品种,这种垂直抗性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影响较大,只能在一定时期时保持抗性,如果生理小种变化了,就有可能失去抗性。

3.2 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有利于病菌的气候条件相遇

在不同生长时期,同一品种的抗性也有所差异。比如在水稻的分蘖盛期,这时是叶瘟的高发期,水稻的始穗期是穗颈瘟易感期,这时期如果再遇到降水,湿度增大,植株上长时间有水膜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极易促进稻瘟的流行。

3.3气候条件

各种病害的发生,除了病菌的原因外,气候条件也是诱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稻瘟病的发生受温湿度影响较大,阳光和风也是促使其流行的因素,阴雨、低温或是光照不足,这样的条件会让植株抗病力变低,但如果高温湿度大,则又利于病菌的萌发。

3.4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影响水稻抗病性的重要因素。比如播种环节的种子处理及苗期的水肥管理,都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好坏,对于植株的抗病力影响较大。如果偏施氮肥,氮肥供给过多,水稻就贪青徒长,植株柔嫩,抗病性降低。另外,会使叶片下垂,色泽浓绿,分蘖期延长,增加无效分蘖,使株间郁闭,保持高湿度而促进病菌的生长繁殖,并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4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

4.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当前作物栽培过程中用来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对于水稻稻瘟病,可以根据当地的小种组成来选育抗病品种,品种自身的抗病性要好于其他办法,但要注意小种的变化。

4.2加强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中,重要的是抓好细节。一是在肥水供应上,要注意水量充足而不过多,分蘖期浅灌、勤灌,分蘖末期晒田和后期湿润灌溉,肥料充足而要科学合理,有机肥和化肥要配合应用,不同阶段合理供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促进稻株生长健壮而不贪青晚熟;二是要对土壤进行耕作,增加透气性,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4.3 消灭菌源

一是对种子进行处理。利用药剂进行浸泡,杀灭种子上附着的病菌;二是处理病草。把稻田中及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做到病草不还田,堆肥要进行充分的腐熟,尽可能使田间免受病菌的感染。

4.4 药剂防治

要做好巡田工作,发现稻瘟病,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病株要及时拔除,喷药进行防治,防止大面积扩散。防治穗温应着重保护抽穗期,如孕穗末期叶瘟发展或叶耳、叶舌发病变褐,应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个喷药一次。生产中常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效果最佳。

作者简介:任艳,大专学历,九台市沐石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淡水鱼苗放养与饲养管理技术 下一篇: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