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校园文化体系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02 10:06:22

数字时代校园文化体系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和支撑力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图书馆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积淀,不仅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投射,而且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文化载体,往往和学校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数字化背景下发展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图书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69-02

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文化的力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自身管理与发展的积极需求,也是促进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图书馆精神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幽静的阅览环境和独有的书卷气息使图书馆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学生对虚拟空间的高度利用,对电子资源的高频率使用,使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逐渐转向多元化,这就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图书馆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图书馆文化构成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群体,在物质形态领域,依据建筑物、设备、图书等物质,构成大学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知识文化领域,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藏书,不仅包含丰富的专业图书,还有各种文献资料和综合图书。数字化时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献资料的内涵,内容丰富的影音资料融合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大学生可以通过具有“文献信息中心”之称的图书馆汲取丰富知识,获得各种文化熏陶。在形象文化中,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环境装饰、建筑格局、发展目标、服务态度等连同馆员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时时彰显着大学的教学理念,体现着校园文化,发扬着大学的精神。

(二)图书馆是校园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

一个学校的传统、作风、理想追求和精神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校园文化中,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是信息集散地,是校园文化精神源泉。网络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在保留原有馆藏的基础上,绝大部分都开始筹建了视听声像室、电子阅览室、无线局域网络、电子终端设备等,为用户提供大量的设备来辅助阅读各种非书资料,同时帮助学校的相关信息。

数字化和学校的文化环境是不相脱节的,是校园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电子环境中,依然要倡导文明的符合学校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对于电子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也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可度。另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高性能的设备与发达的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优势,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提升了学生交流的便捷度。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良好的学、教氛围。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在制度、物质、精神三个层面对组织文化管理进行着实践,因此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也是组织文化之一种,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与图书馆文化建设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一)物质文化层面——馆藏与馆舍

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收藏、竭力保护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一直以来,馆舍是图书馆存在的物质保证,图书馆的建筑往往是庄严典雅的建筑风格,宁静高雅的人文环境,灵活简约的布局分割,是当时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投射,也彰显着图书馆的精神内涵和内在价值观。在数字时代,许多图书馆都加大了数字化设备的投入,电子报刊、新书导读、检索服务等都采用了相应的电子设备。而这些也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教育和文化等信息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传播的速度。新设备与原有的图书馆环境的优化组合,创造了一个充满信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图书馆内部环境。

(二)精神文化层面——形象与素养

图书馆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图书馆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本质的集中反映。馆员的形象、职业道德以及图书馆服务精神时刻反映着一所图书馆精神文化与核心价值。馆员良好的服务、文明的礼仪规范和一心一意的服务精神有助于增进与读者的互动,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发展。馆员对于现代科技的掌握,数字化信息的服务水平,咨询服务的多样性,正是数字时代馆员新形象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图书馆积极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学术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现代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传播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活跃文化建设气氛,拓宽人们的知识面,进一步地提高和稳定了图书馆的地位。

(三)制度文化层面——制度与保障

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实现科学管理的依据,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是正确开展组织工作、积极发挥图书馆作用的保障,适度的奖罚制度有助于发挥员工创造性、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图书馆人才综合素质。规范的制度体现了图书馆成员普遍的价值观念和整体的管理文化,图书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基于校园文化体系的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一)以高品质的环境建设塑造高层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阅览环境的优劣通常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心情,舒适的阅览环境使读者身心愉悦,有利于提升读者的探索热情和学习欲望,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随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更新变革和读者的需求的增长,开放式服务、开架式管理、读者无障碍阅读都会使读者更加满意。由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虚拟空间和现实的结合,传统的印刷书与现代网络信息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图书馆需要提供无线覆盖和更多的网络终端,开发基于馆藏资源、学与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同时创设更多的便于使用终端设备的休闲和学习的空间,在空间的布置上,既体现电子化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又有时尚的环境布局,也体现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让图书馆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小憩,或查找资料,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幽静的阅览环境、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良好的服务理念久而久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知识、精神气质和道德修养。

(二)以科学完善的文献资源建设打造文化辐射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服务功能,还有教育职能,积极引导读者阅读方向,传递向上的价值观。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海量的文献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是书籍。馆藏建设的首先任务是保证教学科研的诉求,藏书的依据是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需求。竭力为校园文化服务,着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文素养,以及提升道德素养,跟紧时代步伐,关注热点,积极引导读者阅读。图书馆利用自有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素养教育如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数据库讲座、搜索大赛、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提高利用信息的道德修养,引导读者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

(三)以健全的管理制度营造科学规范的服务环境

组织性、规范性、秩序性是健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健全管理制度是按照发展目标做事的重要保证。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体现着校园精神,遵循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规范其行为,影响人们的服务态度,体现着图书馆的价值观,引导着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使馆员转变态度主动参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自觉发挥才智,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发展事务中。这不仅使图书馆的决策更加正确科学,而且体会到自己和图书馆具有密切联系。

(四)以良好的馆员素质和和服务功能发挥文化主体的支柱功能

作为服务部门,图书馆管理员秉承的是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高品质的馆员团队在服务中表现出来的是:端庄的服饰仪态、熟练的专业技能、文明的言谈举止,全面的文化修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数字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主要开展以信息素质教育、综合文献检索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在服务模式、岗位设置和服务内容的变革等方面,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员拥有学术敏感性和信息服务素养。信息服务素养包括的内容宽泛。诸如:学习专业文化的能力;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使用分析文献工具的能力;概括抽象信息的能力;与读者的良好沟通能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整合信息资源、评价学术信息,根据读者的诉求,提供及时全面的咨询服务。所以,要通过外出学习、学术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服务素养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的咨询服务,推进学校教学以及科研的发展。

优良的图书馆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积极丰富图书馆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文化要素才能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文化力,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品位,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梅.论高校图书馆的软环境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何小萍.浅论高校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侯彦杰,芦佳.浅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

上一篇: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的“透视”与“再构”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局域网综合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