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课程中的媒体设计

时间:2022-10-29 10:10:03

MOOC课程中的媒体设计

自2012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革新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震动,甚至被一些学者比作一场教育界的”古希腊式的复兴”。到了2013年,国内众多名校也纷纷加入,各类参照HOOC的社会在线学习网站大量涌现。

这就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向全球的学习者免费提供世界名校名师的视频授课,并支持了学习的反馈、答疑和交互,充满了共享和协作精神。

在教育开放的探索中,从早期的OCW到后来的Itunes U、视频公开课,再到MOOC,既是开放模式上的不断创新,也是内容和媒体表达方式上的不断变革,做好媒体设计,对于课程的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设计的意义

与摄制传统视频节目不同,课程的设计制作具有强烈的交叉融合性,主要目标不是视听享受,而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架设起授课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互相理解的桥梁。媒体设计是课程的表达方式,选用什么媒体,结合教学设计如何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进行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比如以下这个例子,一大段的文字需要学生10分钟来解读理解,但是设计者理解之后,转化为一个坐标图表,则只需1分钟即可清楚理解。另一方面,为了理解字数很少但含义复杂的一句话,媒体设计者也可以进行形象的展开,帮助学习者深刻领悟。

媒体设计的方法

在媒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设计对象,MOOC课程的教授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碎片化,即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以“短视频(3~30分钟)+即时练习反馈”为基本模式;二是学习的周期强,一般6~8周:三是社会化协作广,设有学生互助答疑、作业互评、社区等多种交互环节。这就决定了设计者必须帮助学习者花尽量少的时间来掌握一个要点,媒体内容要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发挥最大作用。

媒体设计选用的媒体形式有:文字、图形(静态和动态)、音频、视频、二维动画、3D动画、VRML,HTML5应用等等;从组合方式上来看又可包括三分屏、多媒体网页、交互情境等,从媒体终端上看又可分为各类的尺寸PC、Pad、SmartPhone等等。

这看起来有点复杂,为便于操作我们简化一下,重新梳理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朴素图文直接呈现型、图形化思维表达型、富媒体展示型、交互式建构情景型。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类型模型。

即使抛开成本考虑,媒体形式也不是说越富媒体性越好,没有最好的媒体,只有最合适的媒体,媒体运用要适度,要以教学设计为前提,或者说二者需要紧密融合在起。

那么为何HOOC和众多公开课、社会学习网站采用了以视频为主特别是教师讲解为主的媒体方式呢?视频方式有许多天然优势:兼容性好、富媒体性强(可以融多种媒体于一体),调动感官最丰富、门槛低,与技术的关联性相对最弱,视频可暂停、重放、调速、有字幕(便于检索),教师状态相对亲切,发挥空间大以及满足用户习惯等。但是,视频拍摄对成本要求相对高,录制教师讲解对教师要求非常高(比如口音、仪表、心理素质、镜头感、对课程的熟悉程度等),且有时费时费力的视频效果倒不如用更快捷的其他方式,最重要的是,视频的交互性很弱,不太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纯视频无法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体验,比如探究、体验、开放性思考等。下图是一个体育转播学习的例子,仿真场景模型可以让学生用鼠标随意控制位置和视角的方式来360度熟悉整个比赛场景的机位设置,再对比对应视频,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与实践建立紧密联系。

在视频摄制的方法上,目前流行的HOOC视频拍摄主要分为教师在有信息量交互性大屏前讲解(包括演示文稿等的镜头穿插)、无信息性背景(包括空白、室内室外场景、虚拟背景)教师出镜讲解、电脑直接操作录屏讲解(无教师出镜)、虚拟背景录制教师讲解后期加信息二次合成、现场实物操作讲解、演示性动画配音频讲解、甚至课堂实录等多种呈现方式,当然也有多种方式拍摄融合的情况。除了完全不走心的课堂实录,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其应用价值,只要能将所要表达的知识信息表达清楚,达成学习目标,都可以选择性运用,扬长避短,不拘泥于一种。

从录制工具运用上,专业演播室多机位拍摄、虚拟演播室同步合成、智能性软硬件一次性完成(如录屏软件、各种录课笔等),都是常用手段,制作人员根据讲解内容特点、成本预算和现有条件进行选择即可。由此可见声画质量、成本和摄制效率固然要考虑,但媒体设计的核心不在于环境和设备工具,而在于内容呈现本身,曾经看到过一位不擅长做PPT的老师,将讲解的要素描绘在纸上,边讲边画,讲完一页换页,用手机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生动灵活的讲解特别吸引人。这就要考虑媒体设计的三个层次:呈现方式,这个关乎体验;表达方式,这个关乎理解;演绎方式,这个关乎思考和触动。

在呈现层面上,要考虑用户体验的舒适易学,比如考虑到页面加载超过4秒,将流失1/4的用户,就要控制好视频的时长和码流以及编码优化;考虑到用户要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就需要不断有新信息刺激,就要努力避免同一画面停留过长而无信息变化;画面的色彩构成、字体设计、视觉中心等等,都要做到时时处处为用户考虑……下面这一页演示文稿,就将文字信息排版成便于学习者理解、重点突出的呈现方式。

在表达层面上,则要对所要表达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用最合适的方式来讲述,比如为抽象知识制作原理动画(如下图所示),辅以配合讲解的视频实例等等都是表达促进理解的体现。

在演绎层面上,则要结合学习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媒体的设计上考虑如何―下击中的学习者的内心,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并跟实践建立联结,这就需要设计者深谙教学设计,多设计

一些体验式或仿真式的情境。

评判媒体设计是否得当,就要看是否满足:达,即准确、有效;雅,即好的体验和交流;信,即可靠、有用。达到这三个原则,就需要在技巧运用、规律应用、思维借鉴上下功夫。

媒体设计要先分析目标和对象,明确课程讲解的本质在于交流,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没有唯的技巧,一劳永逸的方式。特别要注意遵循心理规律、媒体终端和认知规律、教学规律。举例来说,视频公开课的隐含语是“看给大家讲解,看别人交流”,因此镜头运用了大量的全景、中景,但MOOC课程的隐含语是“给我讲解,和我交流”,因此镜头多用中近景甚至还有特写,还有一些课程介绍片以纯电视包装的手法来表现课程以外的细节,再精美也是本末倒置。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进行媒体设计,是为了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忘记媒体,用最舒服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设计者在媒体设计时,也要勇于突破媒体界限,学会媒体融合,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重要准则。同时,再好的设计再好的课程也离不开人的组织,课程设计的本质不是人和机器的交互,而是人和人的交互,所有的设计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责编/周宇龙

上一篇:慕课浪潮下的视频制作方式 下一篇:翻转课堂中的微课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