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研究

时间:2022-10-02 09:48:22

新农村建设中吊脚楼的保护利用研究

内容摘要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民族建筑文化是新时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恩施土家族特色建筑――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对吊脚楼的建筑历史、建筑类型、文化内涵、保护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吊脚楼;新农村建设;保护利用

1.土家吊脚楼的起源和特征

1.1历史渊源

吊脚楼又名“吊楼”,是苗、壮、布依、侗、水、土家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吊脚楼主要讲究朝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是吊脚楼的集中区域。它又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因为建筑干栏全部都悬空。 土家族吊脚楼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干栏式建筑是其原型。原始人们为了去适应原始的狩猎生活,从而在森林修建居室,吊脚楼开始于古代的森林里。历史随着农耕的发展,人们开始模仿巢居式样,巢居形式后来逐步演变为干栏建筑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干栏式建筑变化出多种形式。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主屋是传统吊脚楼民居的方式。土家吊脚楼受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习俗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鲜明的土家族民族特色和独特吊脚楼建筑文化。

1.2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

恩施山区地势严峻,多山。人们就顺着地形建造吊脚楼,为了减少浪费耕地资源,从而有效利用空间,吊脚楼依山而建,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在气候上,恩施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每年雨量特别大,并且空气湿润。在夏天蚊虫特别多,雨水泛滥。人居住在吊脚楼上面,牲畜居住在吊脚楼下面,有效地避免了不利因素。

1.3吊脚楼类型

根据吊脚楼的外形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此图为土家单吊式吊脚楼[ ]

双吊式:由单吊式发展而来,即在正屋的两边都有吊出的厢房。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经常在一处。

四合水式:所谓四合,顾名思义,这种建筑是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它是由双吊式发展而来的。它是利用正屋和两边的厢房所形成的一个围合空间,一般正屋比两边厢房要高起一节,进门口就是在两厢房的下边,所以上到正屋,还需要上几步步梯。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单双吊式都实用,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面再加上一层。

平地起吊式:在平坝中建本来不需要吊脚楼,故意将厢房抬起来,用木柱支撑。制成的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往往使厢房高于正屋。

3.吊脚楼建筑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是恩施地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恩施走土家儿女的文化记忆。吊脚楼是土家族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取于自然、利用自然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吊脚楼不仅展示了土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蕴涵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风水观念和民族伦理道德等内容,而且还是土家族民族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物质空间。正是土家吊脚楼这么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土家儿女的血脉相连,心心相印,我们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吊脚楼的文化根源。故,分析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其精髓,意义不言而喻。

3.1展示了土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恩施地区属于武陵山区,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水秀丽。土家儿女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由于地势和气候原因,土家人民修建吊脚楼,背山面水、依山而建,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武陵山区的树木众多,土家人利用这里自然的木材资源,建造了精美的吊脚楼。吊脚楼一般修建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家人依势而建,利用自然的地势,吊脚楼下层用于圈养牲畜、储存粮食,而上层则用于居住人。这既体现了土家儿女的建筑智慧,也体现土家民族的独特文化。生态环境是自然界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即生物因素之间及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在自然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所谓“生态系统”。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之中,人也必然在生态系统中生产和生活。人类是文化的动物,人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3.2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

为了供奉历代祖先灵位、立香火、安祖先等,吊脚楼正中的正房(一般叫堂屋)都安有神位。土家人要在家神下举行入谱仪式,在子女出生时,保佑人丁兴旺。这种做法,展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同时,从居住房间的安排来看,也体现了土家人对生命意识的热烈张扬。在土家族的民族意识里,“左”为大,左边才会人丁兴旺。在土家人看来,年轻夫妇住进“左”间,才会生命力旺盛,多添人丁。因而,当儿子新婚之时,父母亲要么建新房安置新婚夫妇,要么就将原先自己居住的人间左房让给新婚夫妇。同时,未婚的女儿或者儿子就住阁楼,直至出嫁或娶新媳妇住进新房。这种安排,是对新婚夫妇年轻活力的张扬,甚至是对整个民族生命力的张扬,或者是说对年轻人生殖能力的一种崇拜与向往。

3.3再现了土家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前看二龙来抢珠,后有双凤来朝阳。”、“左有青龙排两岸,右有白虎镇屋场;前有朱雀来照看,后有玄武做主张”,土家人民建造吊脚楼时,依山而建,背山面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生活与耕种。这体现了土家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土家人的心目中,屋场的“龙脉”不仅指周围山川的走势,更主要是指山脉中所具有的能使居住者家业子孙兴衰的某种神性精神,而且这种神性的精神与居住者的命运在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对应和沟通的关系,无论房屋的坐向和大门的朝向都必须和这种神性的精神相适应,在这里神圣成了“神与人相交互的一种艺术。”甚至在土家人看来,山脉延绵数里,越长越雄伟,其龙脉就越好,尤其是多条山脉的交汇处,则是风水宝地,预示未来人家兴旺,后世子孙飞黄腾达,建功立业。

3.4体现了土家族的家庭伦理观念

土家族讲求“家和万事兴”。土家族家庭内部的伦理观念是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土家族人认为“左”是尊严和高贵。儿子在未婚时,父母住在左房,而在儿子结婚后,父母认为儿子是一家之主,让儿子和媳妇住左房。从左房的住次看,体现了土家族人的家庭伦理观念,就是长幼有序,父慈子孝的观念。

3.5传承土家文化的场所

长期以来,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以父传子、母传女的方式延续不断。父母亲或在饭后茶余,或在劳动现场言传身教,传授生产生活技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子女则在父母亲身边,长期耳濡目染,亲身实践,掌握生存技能技巧,传承民族文化。而在土家族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吊脚楼内进行,尤其是对家庭生活技能技巧的传授,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进行,如土家族女工和土家织锦技术的传授。因此,土家族地区流传的“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真实写照。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能歌善舞。由于土家族聚住地的教育相对落后,传承土家文化和传承土家民族精神的任务就落到了父母亲的身上。在茶余饭后和在日常生活中,长辈们就将土家族的礼仪和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长卑有序等观念和思想传授给后辈。吊脚楼就是长辈传授土家文化和精神给后辈的场所。

4.吊脚楼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4.1为恩施新农村的旅游业助力

4.1.1有利于加快州内经济的发展

在恩施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恩施州民居建筑吊脚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人文景观,以其匠心独运,意匠经营而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其因地制宜,巧借风水而成为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注重伦理,调和礼乐而成为民族文化的表现。呈现出一种环抱自然、包容宇宙的空间观念,神韵天然。吊脚楼是恩施州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有专家说,恩施州的“人世仙居”吊脚楼,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未来,不仅属于武陵,而且属于全世界。所以,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对发展恩施新农村的旅游业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恩施地区各个旅游接待区正在改建土家吊脚楼特色民居。随着各个旅游风景区的开放,为缓解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政策鼓励景区沿线民居及农家乐风貌进行改造建设。沪蓉高速和宜万铁路的开通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逐渐发力,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如:恩施市白果乡境内民居多为木质土家吊脚楼,在新农村建设中,该乡因地制宜,特别注重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既体现了时代元素,又保留传统特色。今年,该乡共筹集500余万元,对410户吊脚楼民居进行了保护和改造。宣恩县庆阳老街吊脚楼群、恩施市盛家坝小溪古村落吊脚楼群、咸丰县麻柳溪古村落吊脚楼群等相继修缮完工,具有土苗山乡特色的吊脚楼构成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4.1.2促进人们对恩施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

在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走过的路所留下的脚印,丢掉了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该向哪里去。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凡到过恩施州的外地人,第一印象恩施不是少数民族地区,就是在恩施州住上几年的外地人,也看不出与汉民族有什么不同。恩施州的少数民族除民族信仰、生活习俗、风俗习惯与其他民族有所区别外,仅从外表看,的确与汉民族没有什么差别。一个民族除具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本质特征外,还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大力地去保护利用土家吊脚楼能够促进人们对恩施土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土家吊脚楼是土家儿女智慧的结晶和土家文化符号。

4.2唤起土家儿女内心的情感记忆

在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家吊脚楼是恩施地区的文化遗产,是恩施地区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记忆,也是土家儿女内心的情感记忆。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许多多的吊脚楼民居被荒废、遗弃,甚至破坏和毁灭。殊不知,毁灭的是土家儿女的智慧结晶,毁灭的土家文化符号,这让整个恩施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空间的特色,消失殆尽。从而,取而代之的钢筋水泥的平房。现在的恩施亟需去大力去保护和利用我们的文化遗产――土家吊脚楼,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土家文化的连续性,才能保护吊脚楼文化的特色,才能保存恩施街巷空间的记忆,更才能唤起土家儿女内心的情感记忆。

4.3能使恩施地区的土家文化升华

在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家吊脚楼是恩施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世界认识和理解恩施地区的名片。一个民族除具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本质特征外,还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民族建筑文化,这是让人一眼就能识别你是哪个民族的一个显著标志。土家族的服饰文化突出特点就是穿着尚俭朴,喜宽松,重喜色。民族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恩施州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文化类型及民族构成,折射出土家族、苗族等各民族人民的民族性格,透视出各民族传统文化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而土家吊脚楼和恩施的民族服饰文化、恩施饮食文化一起构成了恩施地区的城市特色和文化符号。所以,大力保护利用土家吊脚楼,能使恩施地区的土家文化升华。

4.4能使恩施新农村更好建设和体现土家特色

在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是恩施地区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特色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可识别、可认知的重要标志形象。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更要传承地方文化传统。在恩施新农村建设中,保护恩施地区的土家吊脚楼,对于维护和塑造恩施地区土家特色有着更加迫切现实的意义。

4.5恩施新农村建设永续发展的需要

在恩施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是延续恩施城市历史文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永续发展的需要。恩施地区的土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吊脚楼建筑,传统风貌和街巷形态,是维持恩施地区社区结构的物质基础。恩施吊脚楼是联系世世代代生活在恩施地区的人们的精神纽带。吊脚楼文化蕴含着土家儿女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土家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土家儿女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吊脚楼文化遗产,保护土家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土家族情感纽带、增进土家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劲松.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 (2010)04

[2] 张爱武.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综述.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刘瑞洋 ,华勇 .基于地域特色下鄂西地区吊脚楼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鄂西地区恩施土家族吊脚楼为例.

[4] 张爱武,田晓梦.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现状及其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04C941(2011).

[5] 张爱武,田晓梦.土家族吊脚楼研究现状及其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5] 王希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与传承[J].重庆社会科学,2008(2).

[6] 潇琦.如何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J].北京房地产.2007.

上一篇: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下一篇:试论电力营销中的意向决策支持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