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思考

时间:2022-10-02 09:36:42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思考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可见,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更加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更加重视过程导向、人员和人员失误,以及外部事件和内部控制系统。

操作风险的特点在于:①风险的内生性,即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收益的产生没有必然的联系;③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来源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和外部事件,引发的因素较为复杂;④风险的分散性,覆盖了几乎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

目前常见的操作风险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以下七种事件类型:

1.内部欺诈:由于有意不当取得或规避监管、法律或公司政策类行为导致的损失。

2.外部欺诈:由于第三方的有意不当取得或规避法律的行为导致的损失。

3.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由于不符合雇佣、保健或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多样性、歧视方面的诉讼或索赔造成的损失。

4.客户关系、产品和业务操作:在履行对特定客户的职责的过程中,由于非主观故意的失误或由于自然因素或由于产品设计而造成的损失。

5.实体资产的损坏: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

6.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由于业务流程被中断或系统失效造成的损失。

7.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由于交易过程失效或对手交易过程的管理失效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和交易对手和供应商的关系而造成的损失。

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目标

在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按照自身职责,根据上级行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认真修订完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梳理业务操作流程,改进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风险监测、预防、控制关键部位,防止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和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目前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大了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难度:

1.操作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相比较,开展起来似乎很被动,而且往往陷入一种循环:检查——发现问题——处罚——再检查——再发现问题——再处罚。

2. 对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偏弱,认为一些操作风险引发的只是偶然事件,看不到其必然性。

3.认为操作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度不强,尚未充分认识到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个全局的概念。

4.对执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缺乏刚性。

四、基本思路

1.将风险管理部门和个人银行部门、对公结算部门等前台操作部门作为健全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第一批试点部门。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试点部门进行操作风险相关理念、政策和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

3.各试点部门按照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制定内部控制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操作风险管理目标和规划。

4.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基层机构所有部门内逐步推行,全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五、框架思考

1.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以及各商业银行相关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理念等作为培训的主线。使员工充分认识,操作风险分布于银行的所有工作岗位,这种分散化特征决定了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操作风险无处不在,每一名员工都是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其行为的合规与否将直接决定操作风险控制的成效。

2.操作风险管理更多应着眼于流程、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即通过自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查找流程和制度的漏洞,并进行损失评估和分析,然后予以完善,把管理重点放在更突出的方面,做到事前控制,而不应以处罚作为整改的最终结果。

3.个人银行部门、对公结算部门结合自身特点梳理操作风险主要控制要点,编写相关业务应急预案。

4.定期开展岗位操作风险自评估工作,要求每位员工对照岗位流程、制度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风险隐患及时上报。

5.在强化操作风险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员工树立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个人银行部门和对公结算部门前台建立和完善风险识别、风险揭示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6.建立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理和整改机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力量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作用:一是整合管理资源,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从业务流程、改进系统等方面彻底的解决、处理方案;二是对跨业务条线、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报本行决策机构研究解决、处理方案。对本行层级不能处理和解决的,上报上级行解决;三是强化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督促作用,从根本上促使检查发现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和彻底的整改,进一步完善发现问题处理和整改机制。

参考文献

[1]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 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N].建设银行报,2007年8月.

作者简介:梁萍 (1972-),女,四川梓潼人,中国建设银行成都第五支行,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

上一篇:浅谈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途径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