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2 08:58:53

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问题研究

【摘 要】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促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双重人格现象,且表现形式多样化。双重人格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宗旨,从思想、管理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学生的双重人格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 双重性格

一、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双重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环境、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自我修养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内在人格与其外部言行相背离的特性,是本质性人格的分裂和异化,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双重人格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它根植于人与自然、社会,个体与集体、他人的矛盾冲突。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的因素

独立学院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父母大多是中高收入阶层家庭,从小在呵护环境下成长,形成了依赖思想。同时物质条件好,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特长、极强的表现欲和自我意识,逐渐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生活模式瞬间改变,在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下,难以适应并失去心理平衡,不自觉地形成了类似“闭门说真话,出门说假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心理缺陷。

2.理想的现实落差

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成绩虽然总体上低于第二批录取的本科院校学生,但其学习基础较好。对于自认为可以考上一个好学校的学生来说,自认为“沦落”到了独立学院的现实让其难以接受,就转而用双重人格去换取某种虚荣心理的安慰。

3.心态的严重失衡

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曾任班委等职务,成绩居于中上水平。某些同学“超常”发挥而进入较好高校或被派往国外学习,甚至有些同学“本硕博连读”,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现象的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越发强烈,使他们全然忘却了他人成功除机遇外还有更加重要的因素――努力。

二、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的影响

1.对个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遇事易产生自卑、偏激的心理,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严重偏离正确的轨道,个别学生还出现破罐子破摔、仇视社会等心态。

2.学校管理秩序难以维护

⑴ 缺乏自律。经历了高考的残酷抉择,使学生内心产生自卑和偏激心理,对独立学院缺乏认同感,质疑文凭效力、师资及知识。⑵ 脱离集体。双重人格的学生排他性较强,与宿舍同学的关系紧张而出现多次换宿舍,甚至在外租房,对集体活动根本没有兴趣。由于置身于集体外,对集体荣誉或他人的成绩不屑一顾,对自己的不利总归结于自己臆想的所谓“打击报复”,进而加剧了对集体的排斥。⑶ 流氓习气。双重性格学生常以极端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本事”,当这种行为超越了正常的社会伦理标准和大学生身份时,容易被外人看成是“流氓习气”。

三、解决双重人格现象的对策

⒈正确认识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该位置是与自身人格、努力(能力)及所遇的机遇有关联,更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及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没有达到预期来到了独立学院,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作为教育者应当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感,并教育学生用平静、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一个转折点的错失并不意味着今后所有的转折点丧失,四年后的另一个人生重大转折点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关键在于现有条件下的良好心态和努力。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找准位置、发挥优势,通过努力拼搏,才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

⒉施予人文关怀

目前独立学院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等因素,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倾向。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各项活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施与人文关怀,从激励和引导的角度规范学生行为。注重学校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

⒊适当开展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正视、应对和预防挫折,从而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的教育方式。首先,培养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任何的成功都需要努力来换取,但仅有努力也是不够的。挫折证明了“这是错误的”,只有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对待挫折并找出失败的原因,才能使之转化成今后成功的因素。其次,以感恩的心态面对挫折。挫折的经历是金钱所不能购买到的,它能使我们避免今后可能重蹈覆辙。只有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才能成长,这是任何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⒋改善学院的软、硬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软、硬环境的建设上,使教育、管理更人文化,努力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密切结合。大学的管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而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应在稳定学生思想和情绪方面下功夫,开展多种课堂外的文化活动,突出励志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危机心理干预、强化制度支撑、个性化教育和良好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志祥.沉重的翅膀――当代青年双重人格探因[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1):28.

[2]邓云晓,陆志荣.信任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41.

[3]刘焕永,夏玲玲.实施耐挫折教育提高职校生心理承受能力[J].教育探索,2000(6):39.

上一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学生创新学习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