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利益分化的阶段背景

时间:2022-10-02 07:57:57

解放思想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也有着自己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重点。那么,新时期新阶段,解放思想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哪里尤其值得关注。解放思想,恐怕已不仅仅是个思想问题。解放思想的对立面,更不仅仅纯粹是思想上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当前提出解放思想,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甚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背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利益格局的分化过程日趋明显。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孟夫子倒是声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但这种说教在现实政治上是软弱无力的。我们不必讳言利益。利益及其分化,更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正常现象,乃至必要前提。

问题是在中国,不仅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高度分化,个别部门的利益也在高度分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固然有机会上、起点上的不平等因素,但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而个别部门利益的分化更多是不正常的,甚至构成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阻碍力量。

这些利益分化,已经远远不止是过去那种泛泛而谈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甚至也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干群关系的范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不仅区域、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日趋突出,劳资关系更成为利益关系的重要主题。劳资关系又与传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相互交叉,农民工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由此发端。仅就资本而论,内外资本、大小资本乃至垄断资本与自由资本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而权力的种种不当介入每每使得利益关系更加扭曲和变形,并有意无意地在认识上造成混乱。

譬如在“三农”问题上,已有的很多讨论热衷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却忽略了发展的成果如何分享、如何惠及最大多数农民;很多讨论热衷于农业增效,关注了生产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很多讨论热衷于农民增收,却忽略了户籍意义上数量极其庞大的农民群体,已经发生了大面积的社会分化,而且农民增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制于价格也即外部市场的力量对比(而不仅仅取决于自身产量);更多的讨论则忽略了我国涉农资本力量的快速生长以及涉农部门行政体系的变与不变。

正是由于利益格局的高度分化,而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不肯释放资源与权力,如果不能充分解放思想,就难以全面认识利益分化的格局,进而因势利导、深化改革。而如果离开了利益分化的背景,特别是大农与小农之间、农户与工商资本之间、涉农资本与涉农部门之间以及涉农部门彼此之间的利益分化,解放思想就容易变得无的放矢。很多思想分歧正是利益分化的反映,很多思想上的不解放乃是由于利益上的不超脱,解决问题需要新视角。(作者系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长)

上一篇:“按揭看病”能走多远 下一篇:公心催生“思想”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