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成创意在美术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

时间:2022-10-02 05:59:15

浅析构成创意在美术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

摘 要:构成创意课程是学生学习设计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设计的转折点。对创意课程提出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以适应当今设计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构成创意;教学形式;灵感;生活

构成创意的学习是从具体形态转换、过渡为抽象艺术形态的一种过程。在构成的理论指导下,培养设计创新思维,它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设计的转折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如何把构成创意教好,如何让学生把这门基础课学好,如何适应现代设计教育,成为新的思考问题。作为以创意为灵魂、以实践为导向的构成创意课程,如何增加学生的上课兴趣、动手能力,如何拓展学生的创意灵感,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寓教于乐的课堂气氛贯穿始终,通过创意课程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起调动起来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一、构成创意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构成观念早在西方绘画中就有所显现,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这些跨越了传统的写实手法,以抽象的艺术形态对认知世界加以表现与再创作,就是早期的构成创新。当今构成课程则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涉及现代光学、物理学、数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并带来了新鲜的观念要素。这个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成创意现存的教学问题

1.教学形式太保守,师生互动薄弱

由于构成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老师上面写,学生下面记”的抄书式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性。作为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需不断发展和改进。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那么在教学形式上就要有所调整。

2.学生创意思维的养成缺乏系统性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喊口号而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在教的过程中只教会理论法则,不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创作。于是学生背过了原理法则,面对一张画纸却无从下手,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理论与灵感碰撞火花。

3.课本的滞后与e时展不同步

作为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上的学科,课本大多重点都在原理和法则上,而缺少如何来创作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背过了法则就模仿课本的图片进行所谓的“创作”,而课本中的图片又过于滞后,被模仿拷贝出来的“创作”显得空洞,没有生命力。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良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构成创意这样的课程中,可加入分组教学法和设计教学法,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教学又分为:①能力分组,学生学习的课程相同,学习的顺序不同。②作业分组,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同,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教师主导作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兴趣与积极性。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它强调教学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的教材等。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活动分创作、问题研究、技能训练等,其一般程序为:决定目的、制订计划、实行、评价。

2.增强对于创作灵感的培养与练习

创意源于灵感的升华,无论是构思还是表现,我们都需要灵感,那么系统化的培养与练习灵感将有效地拓展思维。这需要我们破解灵感的密码,摆脱单一与封闭的思维,把想象变得具体化,来锻炼想象的能力。艺术家的视野是什么样的,他是对任何事物都抱着开放而新鲜的态度,没有成见,更不会被“什么应该怎样”的判断所限制。我们倾向把思考和感受视为两种不同的能力,但事实上心智就是心。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无论感受到什么都可去自然地展现那个尚未分裂的自我,而随着成长,生命受到制约,思考和感受也逐渐变成碎片,但思考和感受仍然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培养和练习的核心正是这方面,把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灵感融合成一体,催生出创意的火花。

3.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挖掘创意灵感与元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思考所学知识走出校门如何学以致用。与其被动地生搬硬套,倒不如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如中国传统的图案,建筑当中的瓷砖,京剧国粹中的脸谱或有地域特色的马勺等;运用大量生活当中的实物来启发学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让他们的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发现和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只有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留住美、改造美,从而激发出创作的欲望。只有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模式,改善创作手法,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构成创意课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作为构成创意课程,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发掘了兴趣并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所锻炼,就能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发

掘学生的艺术天赋。这样学生设计出的作品才会更鲜活、更具有生命力,符合时代脉搏,这才是开设这门课的意义所在,也是现在构成创意课程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建新.构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唐丽春.图形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晓怡.达·芬奇的灵感[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房地产职业中等专业学

校艺术教研室)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下一篇:借助生活信息 体现生物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