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化学教学活动

时间:2022-09-13 04:37:31

建立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化学教学活动

一、化学教学活动与化学学习方式的关系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师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化学教学资源的实际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是通过服务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而间接地为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发挥作用的。同一项化学任务可以通过多种化学学习活动来完成,而决定化学学习活动选择的主要因素则是个人的化学学习方式。

二、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化学学习活动的引发——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创

新、探究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的学习;建

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主动是一切的开始。

在这方面,可根据凯勒(Keller,1983)的ARCS模型来设计化学教学。把教学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连起来,师生举例生活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硅的实例,采用对比二氧化碳性质、随堂实验等方法来学氧化硅的性质;让学生归纳二氧化硅的一般性质及个性,帮助学生成功、合理归因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维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通过练习和讨论来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

2.化学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建立新课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不同的化学教学活动中会有侧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不必要的合作讨论或者探究学习,而应根据化学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新课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自主学习可以在整个化学教学活动中展开,但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在学生心理状态较为主动的情况下,留给学生一定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且获得有效结果,然后教师给予补充和总结。如在学氧化硅的课堂中,图片展示后,教师引出物质SiO2,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习SiO2的物理性质及空间构型。SiO2空间构型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达到了解水平即可,但课本给出的解释很抽象,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及时给出图片展示和补充。

合作学习是分组合作或生生之间的讨论、协作学习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可以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讨论相同的题目,组内共同合作以完成学习目标,组间竞争完成结果的有效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学习。合作学习纵然有很多优点,但在课堂上较难有效控制教学局面,容易出现混乱、浑水摸鱼或者不参与等状况,所以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异质小组,把问题分到个人、组间竞争,组内互相评价,灵活控制合作时间,保证有效地教和学。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好奇、怀疑的精神,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并主动地构建科学知识,同时形成探究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就化学而言,探究学习其基本要素及程序为:引发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科学总结规律拓展应用。具有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是按探究学习程序一一进行是很困难的,一般是抓住探究学习的某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是教师抛出问题,对学生恰当分组,开放或者半开放性进行适当的探究过程;或者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留下有探究意义的社会调查作业等等。

3.化学学习活动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对所完成的化学学习任务进行必要的梳理和系统化。在学习方式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肯定或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学生为获得学习结果进行地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创新写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