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瑞士领跑巴塞尔Ⅲ

时间:2022-10-02 05:02:47

对现在巴Ⅲ规定的7%的普通股一级资本率,其实际的含金量或许相当于危机前的10%。若果真如此,我国商业银行对自身目前不到10%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就没有沾沾自喜的本钱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以下简称“巴Ⅲ”)将从2013年起开始逐步实施,但无论在德国还是在瑞士,对巴Ⅲ新资本框架的研究很多,银行业大多在积极思考其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并做出各自的应对之策。

德国专家认为,巴Ⅲ的目标是一个更为严格的目标。其管理方向是从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与分母同时着手,而且分子的计算不再看重全部一级资本,而是关注核心一级资本(即普通股资本)的增加,将最低普通股加资本留存缓冲的核心一级资本比例提高到7%,将最低一级资本加资本留存缓冲的一级资本比例提高到8.5%。目前看,这些标准对德国的几家大银行而言影响并不大,因为据测算,德国在未实施巴Ⅲ前的2012年核心一级资本比例预计在7.8%,能够达到巴Ⅲ的标准。但是对为数较多的德国州立银行来说,这是一个严重挑战,因为它们迄今连德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救助的款项尚未归还,继续增加核心资本,无疑将加重德国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但这个坎最终还是必须迈过去的。

对瑞士来说,许多银行都在积极研究和应对。瑞银的分析比较具体,他们认为,出于维护增长的考虑,目前推出巴Ⅲ提案甚至比2009年12月的初始提案还要宽松和灵活一些。巴Ⅲ的框架目标是要求银行必须拥有更多的普通股资本和更多流动资产,要强化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率,加强反周期缓冲以降低顺周期效应,同时解决银行系统性风险和银行间的关联性风险问题。这些目标无疑是正当的。

为此,瑞士政府提出比巴塞尔委员会更加严格的资本补充标准。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初步提案,两家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瑞银集团)必须拥有的普通股本比例应不低于10%。此外还需拨备最高9%的新应急资本(CoCos),以满足资本缓冲和对“大而不倒”问题的资本要求。专家预计,虽然这个提案能否通过还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瑞士的最终方案将比巴Ⅲ更严格,并将与之同时推行。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引入昂贵的混合资本工具(如应急资本CoCos),从而导致银行业的平均监管资本成本大幅提高,并将减少对股东的分红。

从德国、瑞士专家对巴Ⅲ的重视和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银行与欧洲银行的一些差距。表面上看,似乎巴Ⅲ的新标准对我国几大银行目前的影响并不大,数字上我国几大银行都能达标。但如果深入分析,特别是将巴Ⅱ和巴Ⅲ结合起来分析,我国银行尚未完成对巴Ⅱ的实施工作,如实施巴Ⅱ,原有的资本充足率或会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据瑞银专家研究,随着巴Ⅲ规则对巴Ⅱ规则原作为一级资本的部分混合资本做了扣除(如少数股东权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以及新增了违约风险资本(IRC)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CCR)的计量导致关于市场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增加,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全球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数额将比过去的计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对现在巴Ⅲ规定的7%的普通股一级资本率,其实际的含金量或许相当于危机前的10%。若果真如此,我国商业银行对自身目前不到10%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就没有沾沾自喜的本钱了,还是应该早想应对提高之策为宜。

上一篇:外刊速览 第3期 下一篇:摆脱银行成长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