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旷课心理研究

时间:2022-10-02 05:02:29

大学生旷课心理研究

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旷课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有关研究者给予微薄的借鉴作用和价值。旷课是指学生未经批准而不参加教学活动(听课)的行为。旷课现象的存在不仅无法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而且会使旷课的学生养成无组织、无纪律、不诚实守信等不良习气,影响科研创新素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部分高校教学质量滑坡,大学生旷课现象日益严重。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旷课仅靠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分已无济于事。为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学生旷课心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便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生旷课心理活动分析

(一)大学生对旷课的认识与态度

在对旷课的认识与态度的调查过程中,3.3%的学生认为旷课不是一种违纪行为,而54.1%的学生认为对于某些课程采取旷课的做法是一种理智行为,由此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旷课行为是否违纪认识上存在着模糊性,是非不清。32.8%认为旷课是一种违纪行为的学生,都表示不会检举旷课的同学。究其原因,或是出于人际关系的考虑,或是不愿把同学推入“火坑”,或认为该行为太平常,见怪不怪。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旷课行为的正确认识。

(二)大学生旷课的心理感受

分析表明,有50.0%的大学生旷课时感到忐忑不安,担心被老师发现;9.2%的学生旷课后窃喜,原因是老师没有检查考勤,或是点名刚好没点到自己,幸运的“躲过一劫”,这反映了多数大学生担心旷课被老师发现。当旷课被处罚后,23.3%的学生感到担心焦虑,怕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影响到自己的总评成绩;42.9%的学生感到愧疚自责,觉得这种行为对不起父母,不敢告诉家人;6.6%的学生会怨天尤人,怪同学不愿帮忙或认为老师故意与自己作对;39.9%的学生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很倒霉。另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第一次旷课就被处罚,而其他同学旷课次数比自己多的反倒未被发现感到有失公平。在旷课时、旷课后、旷课被处罚后均有超过2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表明部分学生精神麻木,缺乏对旷课后果的正确认识。同时有近70%的学生有不安和后悔心理。

二、大学生旷课心理分析

(1)逆反心理。少数大学生旷课是由于平时忽视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心理发展不协调、个性不稳定、性格畸形发展,或者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一门课,对某一门课有困难、对课堂内容很反感,或者是对某位老师有看法。这些学生认为旷课行为与道德无关,旷课行为合乎情理。还有一种情况是挫折后的反抗心理,它实际上是一种退化和逃避。挫折体验产生后,学生往往把自己愿望不能实现归于学校、教师和同学,因而采取不与老师和同学合作的旷课行为作为反抗方式。

(2)习惯心理。部分大学生经历了几次旷课后,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成绩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倾向,就片面的认为旷课并没有什么,于是旷课次数逐渐增加,对听课产生排斥心理。久而久之,表现出对听讲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的不适应性,旷课成为习惯。

(3)自负心理。进入大学的学生多数为原所在中学的佼佼者。在中学时他们因成绩优秀而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羡慕。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自信,当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漏洞时,部分学生会认为老师不够水准,认为上课听讲是浪费时间,宁愿选择自学。或觉得内容简单,考试不过是过场,根本无需听课,形成“考前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恶性循环。

(4)从众心理。当一个班旷课人数较多而屡次旷课却从未被处罚,或者只有极少数被发现,甚至旷课者成绩却比自己好。如果不旷课,就显得自己太“弱智”,于是悄悄地加入了“旷课一族”,这就表现为从众心理。

(5)侥幸心理。这是大学生旷课的一种普遍心态,是贯穿于旷课全过程的一种心理。由于大学生对旷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旷课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许多学生不会检举旷课学生,甚至暗中“帮忙”,加之老师检查出勤的次数较少,使得很多学生心怀侥幸,决意试一试,碰碰运气。认为自己平时不跟老师打交道,老师多半不认识自己,不会被发现;更有甚者认为即使旷课被发现,只要找老师求求情,就能得到老师的原谅和同情等。这些都是侥幸心理的表现。

(6)自卑心理。有些同学学习很卖力,但由于基础太差,学习能力较弱,难于跟上一般的学习进度,短期的努力不能立竿见影,考试时没有取得好成绩,甚至有些科目“挂红灯”,被周围的人冷落,萌发了自卑心理,刻意逃避周围事物,最终导致旷课。

(7)自暴自弃心理。在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毕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于是学习成为了一种折磨,其中一部分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状况,选择逃避的方式;或是考试成绩不佳,就错误的认为自己各方面低人一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

(8)求实惠心理为了以后的就业,有些学生旷课去学驾驶,考导游,多积累“资本”,他们不愿意待在课堂里“耗时间”。考试前只要花上几天时间复习或考试时“灵活”点,作作弊,考试便可顺利过关,这么“实惠”的事,何乐而不为?

(9)“迷茫”心理。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旧的目标已经实现,新的目标又没确立,整日无所事事,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前途一片迷茫,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的心态,尤其以新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大学生旷课行为的应对策略

引起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很多,有教学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道德意识淡薄或不健全、自控能力弱等特点。要从根本上杜绝旷课现象,必须从学生、教师、管理三方面入手。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对旷课行为的正确认识。进行入学教育、政治学习,加强对旷课后果及影响的认识学习,对旷课行为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在头脑中形成旷课可耻的概念。重视听课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松懈,没有寄托,不知路在何方,对所学知识的价值用处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掌握了专业技能和有关知识,具有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自身价值。(3)增强自控能力,提高学习自觉性。大学生普遍反映,中学时有家长、有老师耳提面命,但上了大学,没有了家长的督促,又远离了老师的耳提面命。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或是贪恋于享受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其学习自觉性愈显迫切。(4)明确学习目标,珍惜学习时间。在入学之初即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等,有了明确的目标便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二)教师方面

(1)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作为教师,学生不来上课应该很好地对自己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反思。高校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思考、研究社会和现实问题,不能只顾自己头头是道式地灌。①努力改革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认为值得认真学。②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爱学、乐学。③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出题时侧重于理解与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题,适当增大平时表现在总评中的比重。(2)增强管理及课堂纪律意识。教师不仅要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还应作为管理者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编排固定位置,平时考核学生出勤率,课堂上经常搞一些小测验,课堂提问和练习等,并把成绩记入学年总成绩,以消除学生的投机心理。(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知识结构。社会在不断进步,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知识,深化和提高专业素质,还应注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4)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各学科的内在规律和学习的基本要点,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浓化学习兴趣,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管理方面

(1)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量,不管学习时间长短,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数即可毕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后,从学校到学生个人就可以享有较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及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从多方面重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材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科研水平高、教学质量高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加快教材现代化的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严肃性和学习趣味性的统一。加快电子版教材的研制开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学风建设。着重加强教学管理,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激励机制,以奖学金等各种方式激励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4)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加强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的协调,给各个专业的学生以足够大的舞台施展和深化自己,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拖着学习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

上一篇:农村高中软陶手工艺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