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

时间:2022-10-02 04:49:01

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

摘 要:对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之间存在的地域性差异,主要集中在主枢纽港和周围各港口之间的矛盾上,各港口之间存在着无序恶性竞争和规划上重复建设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各港口资源,形成港城经济互动,从而多方位吸引"物流"来实现。最后,提出发展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地域差异;辽宁地区

港口作为海运交通运输的枢纽,是现代物流链中的非常重要环节。港口物流是指依托沿海中心城市港口而兴起,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口岸发展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地区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周转的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21 世纪以来,港口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世界沿海各国的普遍重视在中国,近年来港口物流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沿海城市、省份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辽宁省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

辽宁地区南靠渤海和北临黄海海域,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为2 178km,岛屿岸线为624km,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6个地级沿海港口城市(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经济发达。本文研究了辽宁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加以分析,并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合理性建议,对于辽宁省未来物流业、海洋产业的发展、临海港口、城市的建设以及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现状

自国家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开发沿海经济带等政策推动下,辽宁省腹地经济快速发展,辽宁沿海港口物流发展趋势更为迅猛。到2010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35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1个,接近总泊位一半,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8亿吨,集装箱泊位12个,吞吐能力以达到920万标准箱。就腹地而言,辽宁地区作为为东北经济区重要对外门户,同时与日本、俄罗斯、韩国、蒙古、朝鲜经济联系密切,对港口物流业发展十分有利,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港口物流业发展潜力极其巨大。

2、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港口物流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是一些港口资源的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深水岸线,属于稀缺资源,有的地方出现"浅水深用、深水浅用"现象,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二是有些港口间的物流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就区域经济来讲,货源是有限的,一个区域的港口建设应该主副功能相互匹配,而不是散状的物流体系。三是一些港口间的竞争无序。同质码头、泊位的建设,对同一腹地的货源产生激烈竞争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四是港口产能结构性过剩。由于过去几年基础建设投资加速,港口的投资冲动使得港口总体产能增长较快,特别"十二五"是期间,辽宁规划建设六个亿吨大港,全力打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提升港口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末,辽宁港口吞吐量将达11亿吨,港口行业接近或基本达到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辽宁地区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分析

辽宁地区沿海城市之间在整体协调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相互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的严重浪费现象。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沿海主枢纽港大连港与周围城市各港之间的建设发展矛盾上。大连港是辽宁沿海港口群的枢纽,国家、辽宁地区和大连市本身曾多次申明大连港的建设目标---在21世纪初的几十年里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然而,就目前看,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就在于大连港的发展面临着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众多竞争和挑战。

从省内来看,营口港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特别是适合建立标准集装箱码头,而且是东北区货物出口(相对大连而言)运距较近的出海口,尤其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铺成将对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巨大。近年来,营口港也将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区域重要国际物流中心的位置上,加上鞍钢企业入驻营口,对大连枢纽港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威胁。同时,锦州、丹东两个港口的迅速发展壮大,盘锦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大连理工大学的入驻对石化工业发展的大跨步的前进,也对主枢纽港的货源产生了分流作用。于是,表面上各个港口形式相近、结构相似,在扩建中却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各个港口的腹地大体相同、服务货类基本近似,也就出现了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现象。

但辽宁地区各港口之间之所以出现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浪费问题,其原因并不在于各支线港口的建设或经营货物种类的相似。因为港口的发展是由单一服务为能够向综合性发展,由散货港向标准集装箱港发展。最终港口升级的结果是港口间服务项目、结构体系均趋向于相近似的综合性运输体系。所以,辽宁地区沿海港口在未来都将发展成为综合性港口,集装箱港口也会根据需要而产生。所以,恶性竞争、重点建设浪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现阶段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不高、物流需求与港口物流生产能力不相匹配。即现阶段辽宁各港口的实际物流量远小于各港口的饱和物流运作能力,造成了各港口对本身不够充足的物流量进行竞争性分配,加之各港口的不断扩建,建设速度大于物流量增长速度,才最终导致港口间的恶性竞争。假设物流量足够充分,等于或略大于各港口吞吐能力之和,那么即使各港口经营货类相近、结构相似,也不会出现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的现象。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各港口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的关键在于刺激物流需求。而要真正做到整合各港口资源,形成统一的、竞争力强的港口群体系,也必须从港城经济互动和多方位吸引"物流"来实现

三、辽宁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措施建议

1、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产品基地

辽宁中部经济带和港口城市,应大力发展以出口导向型工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有利条件,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产业,建设一批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产品基地,使出口导向型工业成为临港工业的主体,带动原料、产成品的大进大出,从而快速生成海运货源量,尤其是标准集装箱货源量。

此外,要加大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行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起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自我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2、完善集疏运体系

内陆港和内陆中心站的建设对扩大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战略意义。内陆港能够有效地整合内陆腹地和港口的资源,实现货物的集中进出,把口岸功能延伸到内陆,向内陆城市群的经济带内、外资企业和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顺利完成海关、联检、理货、报关等通关手续。

3、明确核心促进辽宁地区港口协调发展

首先,发展港口物流要明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各港口的优势。大连港自然条件优越,港口功能完善,接近国际主航道,具有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天然优势。大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达,在技术、金融、信息、人才、高校数量等方面,都领先于东北其他地区。在总体布局上,辽宁省的港口应形成以大连为中心,以营口、锦州和丹东等为两翼的格局。在体系层次上,大连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营口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丹东港、锦州港和葫芦岛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

4、提升和转变港口功能

辽宁港口应当顺应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港口发展模式,以发展对货物进行加工、配送和高附加值的处理为目标,重视信息的流通和专门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港口的特有优势,整合商业、运输、仓储、加工,成为综合性的城市物流中心。

参考文献:

[1]刘云,郝雪.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张丽君,侯超惠,胡国强.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4-35.

[3]韩增林,王成金.港口物流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大连港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4).

作者简介:王晓红(1981-),烟台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上一篇:芒市对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基于共青团组织企业安全工作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