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港口集疏运体系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01 05:23:44

辽宁省港口集疏运体系评价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对辽宁省港口现状、港口分布、地理位置、腹地经济、集疏运方式等指标的调研分析,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港口进行评价,为辽宁省主要港口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港口;集疏运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uses the expert investigation and AHP to evaluate the main port 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ort status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port distribu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geographical hinterland economy,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so on, and 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to major ports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or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0 引 言

辽宁省拥有2 92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规划港口岸线523.5公里,深水岸线278.2公里。辽宁省沿海共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等6个港口;根据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辽宁省港口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葫芦岛港和盘锦港作为补充。在集装箱港口布局规划中,将大连港作为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营口港为重要转运港和集装箱支线港,规划锦州港、丹东港为集装箱支线港,而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性喂给港口[1]。

本文先对辽宁省港口的分布、港口性质、分布及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再将辽宁省主要港口―大连港和营口港的集疏运现状进行调研,进而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两大主要港口进行评价,为辽宁省主要港口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 辽宁省港口现状分析

辽宁港口主要服务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承担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80%以上的外贸运输、90%以上的集装箱外贸运输,为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截止2015年,辽宁省港口构成和吞吐量情况详见表1:

通过对辽宁省港口现状的初步调研,为后续港口集疏运系统的整体把握提供依据。目前,辽宁省各大港口仍以大连港为主、其他港口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而大连港存在开发过于充分,其他港口开发不均衡现象。本文主要以大连港和营口港研究为主,从集疏运现状、影响因素、模型建立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展开。辽宁省各港口近3年吞吐量情况如表2所示:

2 营口港现状分析

营口港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主枢纽港,营口港现辖营口港区、鲅鱼圈港区和正在建设中的仙人岛港区,目前港区主体是鲅鱼圈港区[2]。

2.1 营口港地理位置

营口港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是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港。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见表3:

营口港地理位置优越,出海最近,上岸也最近。营口港和大连港虽拥有共同的经济腹地,但东北内陆到营口鲅鱼圈港较大连大窑湾港可缩短190公里,大大降低了陆路物流费用和时间,内贸货主更愿意选择营口港出海。营口背靠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营口港提供了70%以上的货源。

2.2 港口腹地经济

营口港直接依托营口市,经济腹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实践表明,港口吞吐量大能带动腹地经济发展,腹地经济发展会增加贸易运输量,进而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增加。腹地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投入到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而增强其通达能力,改善集疏运系统条件。营口港近5年吞吐量情况见表4:

2.3 营口港集疏运方式

营口港货物的来源和走向主要有几个途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完备的集疏运系统,有助于提高客户货物的周转效率。

3 大连港现状分析

大连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靠近国际主航道,是东北亚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大连港的集疏运网络拥有比较完善的铁路集疏运系统和发达的公路运网。但是由于前期布局的不合理和现有的集疏运设施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等原因导致目前的集疏运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随着要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的货运量必然会急剧上升[3]。

大连港口以大连湾、大窑湾港区为主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型专业化的枢纽港区。其中以大窑湾集装箱港区为核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港区,以国际集装箱运输为核心,全面拓展现代化港口服务功能,加速发展成为大型现代化的综合性国际深水港区,成为大连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面向整个东北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

3.1 大连港基础条件

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见表5:

3.2 港口腹地经济

大连港的核心腹地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林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东北三省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都是由大连港承担的。东北地区是东中西部结合的区域,在重工业、能源及粮食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大的互补性,具有快速成为又一个新经济增长区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截止2014年,大连港已经建立16个内陆港。大连港近5年吞吐量情况见表6:

3.3 大连港集疏运方式

大连有航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5种运输方式,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包括以大连港为主体,以北良港、大连湾新港及旅顺、长海、庄河、普兰店等地方港口为辅的庞大港口群。

(1)公路运输方面

大连港公路集疏运方面,公路总里程约有4 560公里,其中高速高路和一级公路总里程为429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为

1 476公里。港区内公路主要是通过黑大、鹤大和沈大三大高速连接东北网。而沈大和丹大高速连接线、土羊高速和丹大高速延长线进一步实现了公路集疏运的有效衔接,延伸了服务深度。其中,大窑湾港区,依靠开发区道路和金港路,对市区影响很大。

(2)铁路运输方面

总量上看,大连拥有营业线17条,大小不等的车站55个,总延长线路1 384千米,拥有与营口、大连等8大市区和旅顺港、大窑湾港、大连港等5个港口相连的铁路运输网络,可以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年发货量约为2 400万吨。大连铁路开通集疏运通道5列铁路班车,其中有:哈尔滨―大连,沈阳―大连,延吉―大连,长春―大连。其中哈大铁路是大连与东北腹地的主要联接方式。

(3)水陆方面

大连港水路集疏运方面,拥有80多个现代化专业泊位,49个深水泊位,码头岸线总长度11千米,堆库场面积为210万平方米,到港船舶密度平均每年5 800艘,拥有内外贸班轮航线84条,其中有75条外贸航线,9条内贸航线,在外贸航线中拥有10条中远洋主干班轮航线,其中5条欧洲地中海航线,2条美西航线。

(4)航空运输

大连机场占地面积284.46公顷,飞行跑道长3 300米,停机坪面积20万平方米,现已开通航线145条,其中国内航线98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47条,与15个国家、96个国内外城市通航,航班密度每周达到1 800架次,使大连机场初步形成了覆盖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架起了四通八达的对外交流和经济交往的空中桥梁。

4 大连港与营口港的指标评价

4.1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影响因素选择

港口集疏运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4]。首先,从集疏运系统的构成看,包括集疏设施、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管理。其次,从集疏运系统的内部分析,港口所处地理位置、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腹地经济、港口货运量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集疏运的发展。

4.2 指标层级确定

根据前期两大港口的资料调研,针对大连港、营口港调研信息,运用德尔菲法针对20名专家及物流专业相关教授发放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专家的意见,最后汇总得出一个三级指标层的分析结果[5],详见表7。

4.3 实施步骤

表7的目的层为综合集疏运水平,第一级属于综合类指标,第二级为准则层,第三级为方案层。研究采用以下步骤并结合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步骤如下:

Step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Step2:对同一层次的各要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Step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Step4:计算各层要素相对于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据此对方案等排序(关联矩阵表及加权和法)。

依据判断矩阵确定各级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价值评定量V,即:第i层相对于第i-1层的相对重要度,如表8所示:

应用综合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两大港口集疏运水平的综合得分见表9:

因此,综合比较大连港、营口港的集疏运要素,大连港集疏运水平略高于营口港,结合大连港作为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口,并未充分发挥优势,急需建立更加畅通有效的集疏运系统。

参考文献:

[1] 董晓菲,韩增林. 辽宁省港口体系时空演化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27-33.

[2] 李桂芝. 营口港构建集疏运系统影响因素研究[J]. 物流科技,2014(10):33-36.

[3] 王伟丽.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王晓,李明,石城秋. 基于ISM模型分析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J]. 港口经济,2010(8):21-24.

[5] 宋金城. 港口集疏运系统适应性评价研究[D]. 天津: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沿淮地区机插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