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RFID智能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4:17:43

分析RFID智能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以全新的读者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为先导,针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文献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新兴的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为基础,对馆藏文献的排架提出全新的定位和排架理念,采取读者、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RFID标识,从而构架起计算机信息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便

捷的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图书馆文献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1 什么是RFID

1.1 RFID技术特点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两个基本器件: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均可实现。

1.2 RFID的分类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目前应用于图书馆的一般有高频和超高频。

高频RFID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一般以无源为主,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变革,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由于天线较长,标签面较大,容易被人发现,但防干扰能力强,读错率少, 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超高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在860~960MHz之间,可分为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两类。工作时射频标签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场区内,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耦合方式。阅读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无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阅读距离一般大于1米,典型情况为4~6米,最大可达10米以上。超高频采用电磁发射原理,因此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优点是标签面积较小,夹在书中的隐蔽性较强,不容易被读者察觉,但由于亲水性强,防盗效果会有所影响。

1.3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

2 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组成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平台,十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SIP2协议接口模块实现与图书馆其它管理软件的无缝链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2.1 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

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由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图书盘点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实现对图书标签、借书卡标签的关联与注销,架标、层标的注册与注销功能。图书电子标签通过关联,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完成流通前的处理操作;借书卡标签通过关联,与读者信息进行绑定,完成读者注册工作;架标、层标的注册为图书管理单位设置,完成图书典藏管理的准备。同时提供图书查询、读者查询、RFID标签打印、日志查询功能。

馆员工作站子系统:包括流通工作站、标签转换和图书检索工作站,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图书借还、续借、检索等提供方便。

图书盘点子系统:包括推车式移动盘点和便携式盘点。实现对图书的顺架、盘点、上架、倒架、剔旧功能,同时提供对图书、书架的查询与定位。

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对借阅图书进行合法性检测,当发现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

监控中心子系统:实现对RFID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记录报警日志并控制RFID设备的运行;同时通过连接现场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情况。

2.2 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

图书馆RFID服务平台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室内自助借还子系统: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与续借功能;室外自助还书子系统:实现图书全天候自助还书与续借功能;自助办证子系统;Web子系统:实现图书网上查询功能,同时图形化显示、定位图书所在位置;SIP2接口子系统:实现与我馆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3 RFID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RFID应用于新型图书馆后,构建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服务现状。将在新的馆舍布局、新的馆藏文献资源管理与读者服务理念将迎来图书馆现代化、人文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形象。 采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将在图书流

通领域实现以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读者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型,将会给纸质图书流通业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跨越,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均可实现,实现图书流通领域的自动化。同时对我们办馆的理念、管理的方式、组织的结构、业务工作的开展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1加快了流典工作的速度。利用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查询书目信息和借阅信息,更可以追寻特定馆藏资料在图书馆中的准确位置变革,使读者能很快的找到所需图书。同时排架、上架简单易操作,RFID图书管理系统采用的是架位码排架法,相对于分类排架法简单、易懂,不需要很深的图书分类方面的业务知识,很容易掌握。

3.2图书的查询盘点精准省时,提高了典藏管理的效率。长期以来,传统图书的盘点都是图书馆较为麻烦的工作,但RFID在书库典藏管理方面发挥出独一无二的优势。当书库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盘点或顺架作业时,利用RFID远距离读取、批次处理的特点,无需将书一一从架上拿出,只要手持阅读器掠过书架,即可瞬间自动读取大量标签的信息,并对乱架及丢失的情况了然于胸,大幅度减少了追踪查找馆藏资料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盘点的精确度,节省了对人力资源的消耗。

3.3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服务水平。将大量重复、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交由专门设备来完成,减轻了图书借出人员的工作量;一些繁杂的图书顺架、上架、查找工作在设备的帮助下高效率地完成,使流通工作自助化、自动化、简约化,高效化,减少了许多工作环节和人事、业务管理工作,可使我们有精力或把主要精力转向去开展网络信息服务、高附加值信息服务等业务工作上去,有助于完成我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3.4提高图书的安全性。现有的图书馆传统磁条防盗性较低,并且随着时间磁条的磁性容易被削弱,容易引起误报和漏报,导致图书丢失。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防盗系统将改善这一状况,RFID电子标签的抗污染能力、无屏障读取能力以及内容安全性相对强大,配合RFID防盗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将大大减少图书馆图书失窃的状况,确保图书的安全。

3.5提供强大的日志和 统计功能。应用RFID技术,将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RFID系统无缝对接,各工作站的信息将被自动记录到工作日志上,报告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功能统计报告对未来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6图书流通的自助借还,配以管理方式的“一门制”、馆舍空间的“通体式”、“大开间”组成的开放式的服务态势变革,可以极大地体现我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同时,馆舍空间呈现出的宽敞明亮、温馨舒畅、自由自主的氛围,必定会增强图书馆对读者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图书流通率将会有较大提高。

4 RFID应用实践中的问题

4.1 RFID安全门禁系统

目前,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很多图书馆没有做到所有图书使用RFID,基于“条形码+磁条”和RFID系统并存的现实,建议使用磁条和RRID双检测的混合型安全门禁。而且门禁卡会有传统条码卡和校园一卡通,门禁系统建议兼容两种读卡器,使得传统条码卡转换为校园一卡通后能够顺利识别。

4.2 传统磁条转换成RFID电子标签

在不同图书馆应用RFID系统时,会遇到永磁和充消磁两种传统磁条,这时就需要采取不同技术RFID电子标签。对于充消磁的图书馆需将转换RFID标签后的图书进行消磁处理后再上架流通;而使用永久磁条的必须要将其找到取出后再加入RFID电子标签,或者使用不受永磁条干扰的电子标签。否则,传统磁条和RFID会互相产生干扰,影响图书的上架流通。

4.2 书架、图书产生的干扰

金属书架、刊架对RFID电磁波信号会产生屏蔽和反射效果,建议新馆建设可以考虑材质。安装在锡箔纸的图书封面中的RFID标签经常读取困难,可以将其封面取掉,重新装订后再安装RFID标签。同时,很薄的图书在盘点时也经常会影响识别率,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4.3 经费压力和系统转换工作量问题

引入RFID系统,由于电子标签的成本以及 配套硬件投入,图书馆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巨大经费压力和需要承受的系统转换的工作量。很多馆通常不会一次性把馆藏全部由条形码+磁条形式转换为RFID,一般会优先选择部分书库(如样本库)或将特色馆藏文献进行转换,循序渐进地推动。然而,如果新馆落成,笔者认为可以趁搬馆的契机进行馆藏图书的整体转换。 4.4保

留人工服务

有些读者并不愿意使用现代技术,相比自助服务,更加信赖人工处理。同时,自助借还机可能会发生网络或系统故障,图书的电子标签损坏、关联错误,图书存在超期罚款等情况,也必须要由工作人员手工处理。

4.5 图书安全性

由于RFID高频磁片体积稍大,隐蔽性差,相对而言超高频磁条隐蔽性稍好,但是也难免被有些读者撕掉变革,从而很难保证图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自助借还系统,没有工作人员监督,图书污损率较为严重。这些,都要靠我们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读者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图书流通环境。

4.6 RFIU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原有工作岗位的变革

RFIU系统的引进,新馆大开间的阅览方式,不可避免会造成图书馆传统的一线流通岗位大幅度减少,流通服务台工作的图书馆员人数减少,而进入图书区上架整架的工作人员会相应增加,因此转岗分流成为必然,这就给图书馆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5 结 语

RFID技术的引入将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员工作效率,读者的借还更加便捷,更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但是目前由于成本、标准等问题,我国很多图书馆对此技术还处在关注阶段。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的不断下降,其优点会更加凸现,在图书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关艳萍.基于RFID的物流模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物流技术[J],2010,(05)

[2]王永东.RFID高频与超高频在图书馆的应用比较. 图书馆论坛[J], 2010,(04)

[3]孙长虹.RFID带来图书馆的变革.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 2010,(03)

[4]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图书馆论坛[J], 2007,(06

上一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内涵探析 下一篇:谈分析网络通信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