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少数民族数学教学质量初探

时间:2022-10-02 02:51:44

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少数民族数学教学质量初探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思想不重视,学生从小学就没有养成学习良好习惯。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做一个有耐心、能够关心学生的老师,这样你就是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家长; 思想不重视; 有耐心; 关心; 教育方法

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整个教育的方向也作了重大调整。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广大少数民族农村数学教师反映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的学生数学基础所表现出来的两极分化特别突出,就拿某回民乡镇来说,升入初中的学生只五分之二刚刚达到了及格分数线。也就是有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数学成绩是不达标的,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毕业考试数学只考了几分,十几分,这样进了中学很快就成了“学困生”,因此我认为必须重视数学的“学困生”的问题。通过几年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出了的几点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民族乡镇的学生出现众多“学困生”的原因

1.学生的家庭情况较复杂

据这几年的工作,针对全校12个班的调查该回民乡镇每个班里有10%左右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有些孩子双亲离异后不管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还有30%左右的学生家长在外谋生,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看.还有一部分的家长有不良嗜好,根本管不住孩子无法教育孩子。

2.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思想不重视,学生从小学就没有养成学习良好习惯。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许多学生由于家长们也因爱不由自主放纵了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好吃、贪玩、没有生活目标等等。这此坏毛病被带到学校,造成上课时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更不主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家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背的概念和公式不去记,更不听老师善意的批评和同学的劝告,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自然成为了学习上的“学困生”。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数学兴趣不大。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数学。而“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落后,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帮助,用不恰当的方法去批评,指责。这样使他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厌学等情绪。上课也不愿意多看老师一眼,更谈不上发言,和同学不能主动沟通,也不愿意参加任何学校开展的活动。变得自卑、孤僻,对数学厌烦,对老师反感。长此以往,成绩越来越差,很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4.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学过后不注重课后反思。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逻辑性强,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出现了断层,不具有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孩子的学习就非常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在小学时连混合运算都做不好,到了中学怎么能学好有理数的加减呢?加上中学课程明显比小学的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负担。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运,导致了学生刚入学就出现厌学的心里,从而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浓,再加上学生又在逆反期较严重的时候。故意和老师做对,那是班级管理都会受到影响。

5.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小学基础教育不重视。

根据我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了解,有的家长和有些老师小学数学教育存在根本上的问题就是不重视。认为小学教育不重要,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小学好学坏都要升入初中的,有些老师开始工作非常认真管理学生学习,但有些少数民族家长非常护自己孩子。不听老师衷心的劝告,肆意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老师有时管理学生严厉一点就找老师的麻烦,还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使好多老师心里非常委屈,这样就对教学热情逐步丧失,再加上现在的素质教育,对他的教学成绩也不作明显的考核。所以有的小学教师也不能够引起重视你学我就教,学不学有你。导致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就成了“学困生”。

二、找准原因因材施教,减少乡镇“学困生”数量。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有方法如下:

1.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详细了解。和家长搞好关系,平等的看待每位家长。潜移默化的转变家长教育孩子的学习理念。

家庭是社会的小岛,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社会栋梁起于家庭的苗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它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团结,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和家长互相交流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好似汽车的前后两个轮子,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学校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予以配合,而家庭教育的好坏又影响着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因此,老师、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⑴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家庭是天然的学校,是人生的第一舞台,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起点。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在父母的直接培育下才得以实现的。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有出息,给父母带来的安慰,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是难以言喻的;家庭教育一旦失败,则其给家庭带来的阴影和造成的伤害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无法弥补的。

⑵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起码不学坏,所以每一位家长都不会轻易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和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部分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往往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思想,因而在实施家教过程中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严重的还会酿成难以挽回的人间惨剧。教育子女差不多是家长天天要做的事,但怎样才能避开家庭教育的误区,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呢?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办好家长学校,任课教师一定多于家长接触,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改变民族家长对待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做一个有耐心、能够关心学生的老师,这样你就是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⑴端正思想,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

时刻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思想上有很大的希望。还要他们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道理,任何事都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收获。让学生要有不怕苦的精神,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讲名人故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未来,理想等,培养他们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了解他们的现有家庭情况,和家长一起给他们如何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及家长为了能使他们生活得好一点,所以他们不辞辛劳地工作,目的是要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多掌握点本领,将来才能使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⑵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经验不丰富,知识面有断层等等,所以学起来很困难,很吃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对新课一开始要尽量讲得浅而易懂,然后再层层递进,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练习的设计等等也要照顾“学困生”。例如:我在上几何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我举了例子,一位同学发现前面商店,有二条道路可以走,一条是水泥路要拐弯,另一条是小路直接到。结果所有的“学困生”都说走小路快,其实他们都明白。然后我再加以理论解释。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也并不是很难的,这样给他们树立了信心。并鼓励他们说,只要你们能认真听讲,多动头脑,好好地学,相信自己会学好的。

⑶消除疑虑,密切关系学生,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滞后,使“学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师要对他们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记得班里有位女生得了中耳炎家长没有及时的治疗,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清楚。当我得知后给学生买来了一些消炎药和治疗中耳炎的药水,后来女生从五十多分上升到八九十分。我在班里表扬了她,成绩一直保持着优秀。做为老师要有发现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消除他们心理障碍。如有的同学数学差,但他的语文写作好,有的音乐,美术好等等。哪怕他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或是有一小点进步,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使他们端正态度,树立自信,热爱集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回报,一分温暖定能换来学生的十分热情。

4.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在教学工作中把教学工作做到细致。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还不知不觉,对待这种学生,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解决。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使他们的心态扭曲,一但产生逆反心理就很难沟通了,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只有坚持正面教育,用民主,说服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改进不足。

5.准确的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做到“因人施教,因势利导”。

教师需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效,进而对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重新培养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例如:我班有个学生从小因母亲是外地人,在他很小时候就出走了,父亲又经常赌博和酗酒,所以很少过问他,这样导致他性恪孤僻,不愿接近老师,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我就经常给他创造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的机会,我还让他担任小组长,自己用钱给他过生日,让他尽快融入集体,所以对待这种“爱缺乏症”的同学一定要利用师生之爱,同学之爱关心他,温暖他,便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对自尊心较强,能力也较强的玩皮同学,老师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们,一方面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经过锻炼转变和提升自己。对那些态度冷漠,对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老师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给他们以温暖,爱护和帮助,与他们建立深厚感情,以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做这些“学困生”的感化工作,老师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收到成效。

三、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也就是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另一方面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深入浅出地、积极主动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索、尝试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知、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教师就是要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大胆处理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正确看待学生的多种解题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这远比单纯获取数学知识要好的多。

总之,教学需要老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数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教师会和新理念一同成长起来对待民族乡镇产生的“学困生”我们要以公正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还要有信心、恒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同时,老师要明白,给予爱心是转化的前题;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沟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转化工作的催化剂;严格要求则是转化工作的。和我们的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和探讨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分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全面开花 下一篇:技能培训让大学生一步踏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