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时间:2022-10-02 02:30:45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现行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美术作品图例。教师面对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时只讲授理论、分析技法、色彩冷暖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以德育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每一堂新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给人启迪和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因素,以便教学时进行渗透教育。比如:教学中国画《葫芦》、《丝瓜》、《金鱼》等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记忆画《我的老师》、《妈妈真忙》蕴含着尊敬、爱戴长辈的道德教育:想象画《机器人》、《万能飞行器》蕴含着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的理想教育:记忆画《好伙伴》、《有趣的活动》则蕴含着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深入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美是美术教学的特色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图例时,不能只局限于美术范围之内,应进一步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思想,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教学第八册《欣赏课》(中国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先从作品的艺术特点及美术语言入手,联系作品题材及内容,接着介绍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处于内忧外患、风雨摇曳之中,民族处于危难之时,《风雨鸡鸣》创作于1937年,一只雄健的大公鸡高站在岩石上,迎着扑面而来的风雨,引吭而鸣,作者以喻意性的绘画语言,寄托了期待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深情和信念,抒发了自己坚持正义、热爱祖国的胸怀……”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他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从而体会到民族责任感,理解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容易感染、陶冶学生。如果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多媒体教学集声、色、形为一体。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立体化,容易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点,让他们受到教育。例如:教学欣赏《开国大典》,先整体感受作品,再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当说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刻,全场成千上万的人欢呼起来,学生眼见这种情境,怎能不受到感染呢?接着再欣赏作品,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有的学生懂得了色彩的冷暖,有的学生能说出场面的特点……大家很自然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地教育学生。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其教学教育效果并不一样,在美术课堂中如果采用过于单一的教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更不利于德育的渗透,教学时,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结合作品展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作品展,结合平时作业,对每位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引导,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个性心理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有很大的影响。

1、顺其童心,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画为心声”一幅画反映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顺其童心,让每位学生自由地借助画笔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道德观念的认识。教师从画中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然后进行评价和引导。

2、正确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面对每幅学生作品,教师从形式、技法、色彩到内容都应给予客观地分析、评价,并渗透着鼓励、肯定、表扬,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谦虚的品质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品德。

美术课不是思品课,但美术具有辅德的功能是不可否认的。结合美术的审美功能,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上一篇:浅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 下一篇: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