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2 02:02:59

糖尿病人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有效控制血糖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药物治疗中常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针对糖尿病低血糖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从而减少或防范低血糖的发生,及时纠正低血糖,改善和提高糖尿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35-01

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故很多糖尿病患者自认为低血糖和他们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和高血压一样,低血糖也可以经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严重后果。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饥饿感,主要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1]。为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低血糖,通过对低血糖发生原因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以下护理体会。

1 低血糖的观察

病情观察: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h及夜间。轻者出现饥饿、头晕、出汗、心悸;重者嗜睡乃至昏迷。老年患者和长期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也可无明显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2.1 口服降糖药物。服药剂量过大,或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中药物浓度过高发生低血糖。

2.2 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因注射胰岛素过量,或由于注射胰岛素后不能及时进餐,或病情不稳定,胰岛素需要量大的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多数在半夜或次晨早饭前发生。

2.3 饮食不当。少食、禁食或不能按时进食,或运动过多未能及时补充糖的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

2.4 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引起排泄障碍,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低血糖。

2.5 反应性低血糖。有些老年糖尿病人,多是肥胖者,有时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其症状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多在餐后3~5h出现心慌、出汗及饥饿,此时测血糖为正常低值。

2.6 相对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人多为2型糖尿病,在药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改用胰岛素治疗后如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患者可出现低血糖,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此时血糖尚在正常范围。

2.7 极度消瘦和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的病人,由于肝、肌糖原储备不足和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代偿反应减退,易发生低血糖,其症状以意识障碍征候群为主,如嗜睡、昏睡。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应对病人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低血糖的危害、症状及救治方法,使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或发生后能及时救治,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

3.2 做好用药指导。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和家属讲解降糖药的种类、作用机制、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如何联合用药。老年病人口服药物应固定位置分类摆放,以免多服漏服;使用胰岛素者应从小剂量开始,注意剂量准确,抽吸方法正确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定时监测血糖变化和肝、肾功能情况,如遇身体不适、饮食量及运动量有变化时应监测血糖变化并向医生咨询及时调整用药量,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2]。

3.3 做好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运动量体重指数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处方,保证营养合理,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饮食计算方法及食物交换法,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进食应定时定量、戒烟限酒,注射胰岛素后应及时进食。

3.4 做好运动指导。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情况为其制定运动处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在餐后1~1.5h开始,运动时身边要备一些面包、水果糖、并携带糖尿病身份识别卡(注明姓名、诊断、病情、住址、家庭联系电话),每次运动30min~1h,每周至少5次,避免剧烈运动及运动时间过长;避免空腹运动,避开降糖药的作用高峰时间,注射胰岛素最好不选择剧烈活动的部位。

3.5 定时监测血糖变化。空腹、三餐前后血糖监测有利于评价药物的剂量、种类、用药时间和血糖控制情况。为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应监测睡前血糖,如睡前血糖低于6.7mmol/L,需调整降糖药物或适当进餐。剧烈运动前后也应监测血糖,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监测血糖,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指标可适当放宽,一般空腹不超过7.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mmol/L。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病人,一个月可以监测5~7次,胰岛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则要增加监测次数,一天监测4~8次。

4 讨论

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严重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所以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疾病知识健宣教和健康指导,使病人提高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及严重低血糖带来的危害。

老年人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要求血糖控制的过低。当怀疑有低血糖时,有条件者应立即检测血糖,无论有无上述症状均应给予治疗;向患者宣教自我救治方法,轻症神志清楚者可经口给予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处理过低血糖后,应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发生严重低血糖、神志不清时,家属应将病人立即送医院急诊。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是多方面的,低血糖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临床护士必须细心认真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 毕美仙,刘红.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B)

[2] 刘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J].老年实用医学,2003,17(2):1042

上一篇:机械通气的护理 下一篇:老年混合痔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