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玩转课堂

时间:2022-10-02 01:49:54

激发兴趣 玩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92-01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能力、求知欲望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浓厚,求知欲望也很强烈,数学能力会得到较快地发展。因此数学学习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低段的孩子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明确,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学习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的情景,注重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爱心”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胆怯和过分的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人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的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见。对于优秀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困生尽量少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以“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故事法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去体味学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要把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学生,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时,我让同学们先从我们教室里的物品量起。用数学课本量自己的课桌的长度和高度,看里面有多少个课本的长度;用自己的小手来一语文课本有多长;然后我再引入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同学们明白1厘米大概就是一个图钉那么长,跟我们小朋友的大指甲那么宽。接下来,我强调说,比如:我们的课桌高约100厘米,宽约80厘米,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数身高约125厘米,老师(我)的身高大约是160厘米,我们的黑板长大约是200厘米,宽约120厘米。认识了厘米的单位后,我这时候拿出两把尺子,要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有个同学拿起15厘米长的尺子去量我们的黑板,他量了几下,自己也嫌麻烦,我说现在请你用这根尺子(米尺)来试试看,他量了两次就把黑板的长度量出来了。接下来,我又把米尺交给班上其他同学,让他们用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量完了之后,我趁机向同学们说明,“身高可以用米来衡量,也可以用厘米来衡量,大家刚才用米尺来量,都不够用,这说明我们的身高都超过了1米。”接下来,我要让同学们观察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我拿来一根1米长的绳子,同学们用15厘米长的尺子去量。结果那个同学说:“我用15厘米长的尺子量了6次,又量了10厘米,一共是100厘米,噢,我明白了1米就是100厘米。”这种情景教学法能增加孩子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孩子们学习起来要简单得多。

三、以“疑问”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一般我是这样做的,在讲授新课前,我会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去,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的目的。

四、以“活动”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克和千克》重量单位时,我让同学们回家去估一估一个鸡蛋有多少克,然后帮妈妈称500克鸡蛋;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的体重各是多少;称一个苹果的重量,称2千克的苹果感知一下有多重。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感知到克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千克是一个稍大的重量单位,轻的物体重量我们可以用克来衡量,而稍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来衡量。

总之,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感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上一篇:重视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