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根部施工改进方法

时间:2022-10-02 01:21:04

浅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根部施工改进方法

【摘 要】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结构,会出现位移和变形的情况,我们需要做好对剪力墙的支模工作,然后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不足进行改进。

【关键词】剪力墙;导墙;施工方法;改进

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对位移和变形的设计

1.1 RC剪力墙实验数据

我们对收集了国内外的一百多个实验结果资料,对RC悬臂剪力墙试件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实验显示全部的试件的剪跨比都是比1.4大的,而且还都是弯曲破坏的试件。这个实验验证的结构既包括对剪力墙的屈服位移角,也有对极限位移角的验证。这里面的屈服位移角通过水平力与位移关系的曲线运用作图法进行确定,极限位移角的数值取承载力下降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对应的位移数值。

1.2 RC剪力墙的设计方法

对RC的剪力墙的设计,先要对剪力墙的横截面的大小进行确定,根据承载力的大小来决定配置的纵筋,这些确定好之后,再进行对剪力墙位移角要求的Qu,dem进行确定,并根据下列的公式对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的需求进行计算,也就是(1):

(1)

(2)

从这个表(2)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出。剪力墙的极限位移角的实验和计算的比值之比Qu,exp和Qu,pred比值的平均值是1.0,标准差值是0.355。由图3所显示的均值是1.0,标准差值是0.355的Qu,exp和Qu,pred比值的正态累计分布的函数曲线,数据的点和曲线基本是吻合的。也就是Qu,exp和Qu,pred比值是呈现正态分布的。为了达到RC剪力墙拥有足够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可以让Qu,dem/Qu,pred是平均值减去1的方差。也就是Qu,pred =1.55Qu,dem。由公式(3)可以得到以下结论(4)。也就是需要的配箍特征的数值。

(3)

由上面的分析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2和表3的数据。

(4)

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实现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的有效验证和总结。能够实现在施工建设中的操作更加合理。

2 剪力墙根部基角模板的支设

2.1 施工难点

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需要做好对剪力墙基角和底板同时进行。这里对模板的支设的要求很高,这就必然会出现施工难度加大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支设这种模板都需要采取吊模的支设方法。这样的方式就造成质量控制把关的难度。主要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剪力墙的基角的混凝土的体积很大,这就出现浇筑混凝土时候的横板承受的侧压力很大,造成断面的几何大小不好掌握,可能出现模板变形和出现胀模的情形。第二,因为剪力墙和底板是进行同时浇筑的,就出现了模板的底面没有支撑面,让模板不好固定。第三,由于整个混凝土的构建的长度很长,模板一般都是采取架空支设的方式,就出现模板的轴线不好控制的情况,可能出现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发生偏移轴线的情况。

为了实现对这些情况的解决,施工中经常采取的是一种螺栓支架的方法。这就不仅解决了模板没有足够支撑的问题,还可以运用螺栓支架实现固定模板,还实现了对模板水平移动的有效控制。采用螺栓支架群加固模板,避免出现模板的变形,要注重对模板的制作。做到按实际的需要做好计算和规划。

2.2 模板支社和螺栓支架焊接

保证模板的承受能力能够实现受到强大的外力时不出现变形的情况。增强模板侧模的刚度和硬度。

在对模板的基础钢筋部分进行绑扎完成后,还要根据轴线在基角外侧100mm模板基础上层钢筋上弹上一条直线,在弹好的直线水平进行焊接1根实际需要的钢筋。这个钢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找到螺栓的焊接地方和螺栓在底板上方钢筋的空间里面的焊接点。让这两者成为一个连接的整体。

把配置好的模板运到施工的现场,并根据实际的位置排列好,螺栓支架的焊接,让那个模板的根部和支架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这就实现了模板的支承,实现了对模板基础的浇灌厚度的控制。通过对螺栓的拧紧和加固,让侧模板实现了上下都不能进行移动,运用以上的方法对剪力墙的基角模板进行合理的支设和加固。保证在建筑混凝土浇灌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和变形的状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构建表面的平整,实现轴线的位置和合理,达到了相关的对浇筑质量和规范的要求。

3 剪力墙根部施工基本概况

3.1 根部导墙的设计计算

从有关的计算和实践总结中可以看出,在剪力墙墙肢正和斜截面的承载能力以及横截面的形态和配筋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墙肢的厚薄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存在很大的关联。这里要谈到的施工方法,只是对的剪力墙根部和导墙的厚薄跟混凝土的等级进行一些局部的调整,这样的结构调整的方式,可以实现结构方面的保障,也是实践证明可行的。需要满足下面的公式:

(5)

在公式中,f1是原墙肢的混凝土轴心在抗拉强设计方面的数值,fe是墙肢根部的导墙混凝土轴心抗击拉强设计的数值。bw是原墙的肢厚度的数值,b`w是墙肢根部导墙的厚度。

3.2根部导墙的配筋和构造

对外墙的肢根部的导墙进行配筋的构造,导墙竖向和水平的进行布筋的类别、规格要和原墙的肢一致。

要充分保证配筋和构造的合理,做到从实际计算的数据出发,做好数据的计算和实际操作的吻合。实现根部导墙的安全和质量保证。让导墙的横纵向的钢筋的分布以及相关的型号和规格大小满足实际的需要,做到规划和建设的合理,保证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3.3 这样施工的方法特点和技术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计算和统计,依照上文提及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实现对剪力墙的根部的有效防护,不会削弱其功效,反而会实现对其不断的增强。这样的操作和设计,既能够实现对原墙肢的钢筋的保留,同时可以对导墙的构造钢筋进行增设,能够实现剪力墙的安全可靠。

在施工中对导墙和基础部分都运用了一样的混凝土,这就方便了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随时对导墙的混凝土和进行有效的进一步浇筑,避免在基础和导墙之间的混凝土出现一些冷缝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施工的迅速和快捷。这就从根本上对导墙和基础混凝土等级不一而出现削弱剪力承载能力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避免,不会出现削弱剪力承载力的情况。

4 结束语

这样施工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它避免了常规的对导墙进行加固和补强的处理方式。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投资和出现工期延长和使用不能准时的情况。这篇文章对钢筋混凝土的移位、变形和变形的设计方法以及对剪力墙的根部支模的情况和对剪力墙根部实现施工的方法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论述,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钢筋混凝土剪力根部施工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钱稼茹,徐福江.钢筋混凝土梁基于位移的变形能力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2).

[2]劳晓春,韩小雷,黄超.基于中国规范的剪力墙构件性能指标限值初探[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4).

[3]黄志华,吕西林,周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5).

[4]王玉良,王迎春,张海,陈亮,姜维山.一种新型保温夹芯剪力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5]梁兴文,马恺泽,李菲菲,邓明科,张兴虎.型钢高强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6).

[6]张松,吕西林,章红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配箍参数设计方法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9(1).

[7]马恺泽,梁兴文,邓明科,张迎春.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分析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8]王文达,夏秀丽,史艳莉.钢管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2).

上一篇:关于完善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分析 下一篇:矿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机运行过程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