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舟 做中国自己的城市

时间:2022-10-02 01:19:51

张润舟 做中国自己的城市

张润舟 现任HZS豪张思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美国注册规划师,曾为美国许多著名项目的主管及首席设计师。

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动提起,很难看出张润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个旅居美国二十余载的中年人,口音上没有那些京腔里常见的转音和拖腔,就连长相上,也跟华裔的轮廓靠近,瞅不出皇城根儿下那种北京人外放的常见气质,显得极为内敛。

当他开始谈天说地,那些平时伏低做小内敛着的精气神全都从毛孔里迸发了出来,如果谈到的恰好是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设计话题,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综合型建筑设计公司豪张思的董事长,首先跟你强调的,一定是诚意的沟通而非设计的创新。用北京话来讲,就是先做个实诚人,才有资格去设计,才能设计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而非在意识上、审美上都强行摊派的好东西。

破袜子的生活

张润舟一天的工作,大多是从坐地铁开始的。这种返璞归真的动作,相比起那些从A牌、B牌豪车后座上开始一天工作的董事长们,让这件本来低调的事情霎时显得有些高调。

“我不太愿意主动谈这个,会让人觉得有些高调。”张润舟犹豫了一忽儿,“低碳环保可能还是副产品,更多的是我觉得自己也是个老百姓,我当然希望每天有机会跟其他老百姓接触,能够听见、看见、了解他们的生活,能够接触他们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我特别喜欢坐地铁。”

不要豪车开路,不要随扈伴驾。张润舟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拎着行李箱跑来跑去的谈工作。“有一次甲方问了半天,张总,就您一个人吗?我说就我一个人,我一个人能够办得了事,嘛要带别的人来。”张润舟笑着说,后来,那个当时不太理解的地产商,变成了张润舟的长期合作客户。

习惯一个人,习惯不浪费。聊到兴起,张润舟脱下了鞋子,指着袜子上的补丁,毫不在意地评论道,“你看,我觉得袜子穿得旧了以后很舒服,只要外边露出的地方是好的,为什么要扔掉呢。”右脚的袜子破在二拇指的洞口,露出了里面颜色相近的补丁,左脚大拇指那个更大的洞口,除了露出一样的补丁,还在洞口周围锁了一圈针脚,防止二次“扩大化”。

进来送茶的小妹看到眼前的一幕也还是波澜不惊,仿若是早已习惯了自家老板这副勤俭持家的模样,正和了张润舟的话,“我不是为了这个采访特意穿来的,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经常穿着补丁袜子来上班的董事长,身着一件多年前流行过的裸色西装,用心地将穿在里面的白衬衫袖口翻出来,用他的话说,这是讲究细节,忽略流行。“时尚这种东西过个几年又回来了,你看我现在穿的这件,看起来很时尚,其实是十年前的旧西装”,语调中不无老物新用的得意。

旁边玻璃柜子里摆着的,是豪张思要为南方地产商楼盘设计的新模型,外形简朴,注重功用,多少有些应了南边儿的口头语—“物似主人型”—将自己的穿衣哲学,延伸到设计风格上。不喜欢追随设计的潮流,而更倾向于创造一种潮流。

舶来品要接地气

豪张思设计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多少有些拗口,大多数人乍听过后都很难能正确的复述出来,有叫“张豪思”的,有叫“思豪张”的,“有人还把我们叫成了张思德。”张润舟自嘲。

豪张思的名字其实是像欧美命名常见的方法,将三个合伙人的名字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成了英文名HZS,H来自曾经设计过星河湾等诸多酒店项目的豪斯泰勒(Scott Hostetler),Z来自张润舟的Zhang,S来自曾任欧洲迪士尼乐园规划师的思图德(Craig Studer)。三个合伙人的中文名拼在一起,就成了豪张思。

张润舟一般是项目的总规划师,他的设计理念,是要舶来品接地气。“舶来的东西要与当地文化嫁接才容易成为经典”,张润舟在出席某次建筑师集会的时候表示。“好的设计师,好的电影制作人,好的艺术家,他是有社会责任的,实际上非常巨大的社会责任。光自己提供一个高品质、有品位的设计还不够,他们要引导大众的品位提升。”张润舟说。他身旁的落地窗外,被国人集体诟病已久的“大裤衩”依然耸立。

在张润舟看来,真正的好设计,是能够通过电影、绘画、建筑等等不同的媒介,来达到让老百姓审美品位提高的这样一个共同目的。张润舟眼里的好建筑,是带有当地烙印,不可替代的建筑。“我不希望那个东西出来以后,感觉放在巴黎也可以,放在伦敦也可以,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可以。”

这种理念在豪张思的很多设计中均能看出端倪,例如某次在广州的住宅设计,张润舟和他的团队就以两个巧思“嫁接”成功。当时大部分珠江两岸的楼盘均以一线江景为销售噱头,但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一半住户天天畅享江景,而另一半业主则虽然住在江边,可惜日日处于“背水而居”的状况。“我们把楼盘跟珠江设计成45°的夹角,这样就有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珠江的景色。”张润舟回忆道。

另一个当年让人称赞的设计细节,则是让老广州的西关大屋在设计中重生。西关大屋是清末民初时广州的顶级豪宅,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样大都有两三进的体量。跟北方大宅门所不同的是,西关大屋为了避暑,一二层的挑高均在3.5米左右,另外为了在南方多雨的季节考虑,西关大屋的功能性上多了骑楼这一本土化特色设计。

张润舟的思路是本土文化上盖出的新华厦,于是这珠江边的荔湾新楼盘就有了生于骑楼的现代空中连廊,有了最高可达11米的室内挑高。似曾相识的设计让前来看屋的老广州们先是会心一笑,后是倍感亲切。当年出海做外贸生意的广州大班(中外通商商人旧称),自家的女儿们就在西关大屋里上家塾,刺广绣;现在的新西关小姐们,仍然能够像她们的祖辈一样,大雨中在骑楼下,和左邻右舍的小姐妹们一起谈笑风生。

除了商业楼盘,张润舟还喜欢接受老本行的规划项目。

郫县豆瓣大家熟,但盛产豆瓣的成都郫县三道堰镇请张润舟过去可不是为了吃豆瓣酱。这个距离郫县六公里的小镇是个千年古镇,川人在这里繁衍了一千年,岷江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也穿过小镇流了一千年。

豪张思的规划,还是本土化为主、现代技术为辅的张润舟理念。老老实实地还原古镇样貌,而不是大兴土木兴建高级酒店和标新立异的度假村。豪张思计划里的三道堰,是清理河道,建立横纵交通网,拆除和白墙黛瓦老民居不太和谐的违建,最后重现那个当年古朴宁静的川西水乡。

“美国有名的事务所,不是在做标新立异的建筑,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品质,质量非常好的建筑,对城市来说非常贴切,功能做得非常好,不盲从传统的审美、美学的比例,但很得体到位,绝对不是一个张牙舞爪、想展示自己的东西。”张润舟解释。

真正让张润舟担忧的,是在二三十年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高效率高浮躁的状态。他担心在这种亢奋状态下,生产出而不是创作出的东西缺乏太多太多的思考、细节以及品位。追求潮流、追求利益的前提下往往设计会变成一具没有内涵的空壳,外表抢眼,里面的东西反而不下功夫。“最后就出现造假,出现山寨。我没时间思考,我当然要山寨。”张润舟总结。由此,就不难理解,宋卫平的绿城、王石的万科,有官方注资的远洋集团和中粮,都先后成为了豪张思的合作客户。

张润舟的设计血统,多少源于他的生长环境。张润舟家里,一屋子的设计师。“我父亲、妹妹、妹夫本科是同济的,我是清华的。我们家大体上分为同济派和清华派。”张润舟说。家里的设计血统一代传一代,学院的建筑也是一种交棒。张润舟最希望的,就是公司的设计师,清华建院的设计师,乃至社会上的千千万万的设计师,都能够老老实实做建筑,不标新立异,少受时展过速的压力,也就没有雷同,没有山寨,国际城市北上广的城市面貌也就不用遭受同质化的困扰。

[对话张润舟]

设计为何物

记者: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称得上是好的设计?

张润舟:如果我们能用我们的设计把中国大众对于建筑的理解和品位能够提高,如果能用我们的设计把整个城市的整体的品质和品位提高,不是为了成名,为了标新立异,这就是一个好的设计。中国现在缺乏的是整体的城市的水平和品位,格调需要提高,需要大大的提高和改进,用设计来整体地把它提高,在美国非常多有名的事务所、大型的事务所在做这样的事情。它的设计的每一栋建筑都很耐看,但都不是那种标新立异的东西,所以整个的城市感觉,品质就很高。

记者:你觉得国内的建筑设计现在能达到国外的这种程度或是规模吗?

张润舟: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大多数建筑,都像在向路人说,你来看我,我这个多么招人眼,多么新奇,多么有创新。那种一开始我说的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的心态,急功近利,不光是体现在挣钱方面,在创作方面、艺术方面都是这样一个心态。我特别提倡的,是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城市一定要走自己的路线,找自己的特色,我不希望北京以后,除了故宫、天坛、颐和园那地方,别的地方看起来跟国外的某个城市一样,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建筑是应该带有地域特性的,一定要能看出来是中国的城市,可以是中国南方的城市,是北方的城市。以前有,现在越来越少,逐步消失掉,这是个非常可悲的现象,所以我希望能够用我们的一己之力,能够慢慢地做出真正的中国城市,具有自己的城市的风貌、格局、空间,特有的感召。

记者:家里不同“派系”的设计风格,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张润舟:家里设计师特别多,我父亲是同济毕业的,妹夫和我一样是哈佛的博士。一家人在无数次的大同小异的争吵后得出共识—一讨论就吵架,所以最好是不讨论。从此,只要是专业问题,家里人都有默契地不在家讨论了。倒是我公司里老四所的设计人才也不老少。天大的多,清华的多,哈佛的也多。

记者:你作为设计师,有考虑过从什么方面来提升大众对建筑的审美水平吗?

张润舟:我最希望的就是,设计师能够老老实实地做建筑。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好自己的那部分,而不是谁都像去争抢最强音,不愿做配角,那我们城市的整体建筑水平就统一,就整齐,就能够提升大家的审美水平。

上一篇:被放大的文化和火气 下一篇:李志广 自由就是有想法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