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真情为文

时间:2022-10-02 01:13:50

专题解说

李密的《陈情表》可谓千古名篇,文章的说服力众所周知,令人赞叹不已。李密何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呢?其实秘诀不外乎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方能使人心悦而诚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于此,我们不难看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论说中的巨大价值。我们写文章、表达自己认识的时候,如果能够巧妙地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文章一定能言之有物,深刻感人。那么,如何行文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呢?

在学生的习作中,说理大量充斥着偷换概念和泛化概念,讲一些和材料主旨无甚关系的道理;或者是大量运用排比等修辞语段,语言华而不实,道理被煽情代替;又或者是用摆事实的手法来说理而满篇只见故事和叙事,却不见道理与分析。作为议论文,说理才应该是其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那理该如何说呢?因果析理是我们常用的分析事理的方法。所谓因果析理法,也就是能够透过事情的表象看到其本质,通过结果回溯到其原因。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在议论文写作中揭示原因来分析会得到的结果,或者是从结果出发来证明原因的合理与否,发现其本质,使说理逐步深刻。例如201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关于巡路工老计的材料,有一篇《平凡何以造就不平凡》的考场作文,题目中一个“何以”指向了文章的内容在于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个平凡的巡路工如何造就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现象到本质,得出了小作者的思考:“我首先惊讶于他的坚韧”,“然而,他们超凡的坚韧从何而来……那是他坚守着的责任”,“但恐怕不仅仅是责任……我想,更深层的在于平凡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对他者的爱与信仰”。文章层层推进,挖掘深层的原因,从“坚韧”到“爱与信仰”,在老计的人格一步步提升的同时也使文章的品格得到了升华。

在《为什么远行》一书里,作者记录了他在北大读书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美籍教师在英语课上要求全班学生用英语写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大家都对自己写的作文相当满意,但却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斥责,因为他们所有人写的自己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的:勤劳、慈祥,甚至连用词都是相近的。这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习作,尤其是说理文的写作,满篇都是假大空的套话,类型化,唯独没有真话实话个性化。文章想要做到以情感人,必须要做到讲真话,抒真情。试想,假话连篇的文章又怎么能感动人说服人呢?那么所谓的“真”又如何理解呢?是照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吗?显然不是这样。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讲真话不是要将生活完全比划到文章中去,而是讲写作者要有一颗真实的心灵,唯有真实的心灵存在,才能表达和抒发真实的情感。2012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地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考场作文,小作者假想了自己为老计的身份,在春节前夕给家中妻子写信,亲切、真诚,满含着歉意和敬意,文字催人泪下。唯有一颗真实的心灵,方能盛放出饱满的花朵。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孟子》《庄子》的文章,谁又能说先哲们的说理不是充满真情的呢?

总之,以情感人,动人心灵;以理服人,无懈可击,情中见理,情理交融,情与理有机结合,文章自然就能自出机杼,获得成功。

模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最美妈妈”到“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在我们身边,“最美”人物不断涌现;

日前,北京正在各行各业内评选“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

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由“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启动仪式,于2012年3月3日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召开;

贵州、山东、四川、黑龙江……许多省市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寻美切不可流于形式 朱子易

从“最美妈妈”到“最美女教师”,“最美”人物不断涌现。而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最美人物之间,寻美活动也在各省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我却认为,寻美不应变得形式化。

首先,寻美的过程不应流于形式化。我以为,美是一种自然而然、由内而外的生发,寻美的过程也应该相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过程。对美的发现与探寻应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感受行为,而不是一个竞技比赛的过程。单纯雇佣一些人,打上横幅,举着寻美的牌子四处游荡,怎么可能找到真正的美?而大面积的、跟风式的、嘉年华式的寻美活动也无益于美的发现,只会让寻美和选美越走越近。

同时,从更深层面来看,寻美本身也不应流于形式化。美是多样的、深层的、复杂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主观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美还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而我们现在所大肆推行的这种寻美活动无疑在将美标答化、标本化,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美的美学属性与社会属性,忽视了美的主观性与纯粹性,将美定格为一个符号、一个典型与一个可以被不断复制的模仿对象。而这种被寻出的、已经失去了感观价值的所谓的“美”也难以传递出美的本质,难以散发出美的独特魅力,并难以获得人们的最终认同。

我想,地方政府与相关组织单位希望以这些寻美活动来引导积极的社会价值,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寻美活动如何开展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点。时下盛行的这种广泛开展的大面积公众评选所产生的效果是不是真的能让人们思考美、发现美,寻美活动本身是否又背离了美的精神本质等问题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寻美活动开展的意义。一个泛形式化的寻美活动所寻找到的不可能是美,更可能是一种群体性的追捧、炒作与狂热。而这种狂热既无益于美的发现与发展,也无益于积极社会价值的体现与弘扬。一场寻美活动所寻求的到底是什么也的确值得决策者以及每一个寻美活动参与者深思。或许,抛弃这些形式化的寻美活动,从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里发现美、感悟美,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我们需要这些身边的榜样 段星宇

近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有人说,这只是形式主义而已,而我认为,这种活动很有必要,因为我们需要这些平凡的、与我们一样的榜样。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民族强大与否,看看人们的行为规范就知道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如今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却不能尽如人意。这里当然有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很多习惯和行为确实不符合千年文明之邦这一称号。一个民族的素质水平,不是看那些道德至高者的道德上限,而是看普通人的道德下限。可我们的下限又如何呢?高速路上夹塞,为图一时方便把车停在停车场门口,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熟读《论语》的教授随地吐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何我们有了孔孟先贤、四书五经,却依然面临今天这样的窘境?原因就在于那些古代圣哲离我们太远。我们知道自己达不到他们的水平,索性就不再以此鞭策自己。

由此可见,圣人圣言固然重要,但在当今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和榜样来鞭策自己,乃至引导整个社会进步。

而这些“最美”的榜样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那位“最美司机”生前最后的行为,简单却有力地震撼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换作自己,我们又会如何去做?是先打120求救?还是索性倒在方向盘上死个痛快?他的行为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看到了差距。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许明天、后天,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司机。还记得那位“感动中国”的卖羊肉串的老人,一毛一毛地积攒,最后竟为贫困儿童捐了10万元。当今社会,很多人的收入远胜于他,可又有多少人不为了钱斤斤计较,又有谁像这位快乐的阿郎一样懂得给予的意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许我们本没有错,但既然这些榜样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我们就有了从“无错”变为“至善”的机会。

赞美这些榜样的同时,我也想起了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最美女教师”为救学生不惜以双腿为代价。其实,在教师的岗位上,很多老师付出了太多太多,只是我们之前都不曾在意。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啊,不知不觉都三十年教龄了。”想起她,我就不由得想,三十年的时光,一个妙龄少女转眼就变成了老妇人,她把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学生,她难道不美吗?还有那些边防战士、环卫大叔,他们难道不美吗?只要你用心,你会发现,其实身边都是值得歌颂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变得越来越“美”。

“寻找最美”,只是一个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会渐渐发现,其实无所谓最美,因为人人都很美。

如是我想,如是我愿。

上一篇:有些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下一篇:材料作文“正能量”导写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