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剪纸在我国传统服饰上的运用形式

时间:2022-10-02 12:28:16

明清时期剪纸在我国传统服饰上的运用形式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领域影响深远的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服饰紧密联系。明清时期剪纸的运用已经非常的纯熟,本文着重分析明清时期,剪纸在服饰的装饰工艺、面料上的运用。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明代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阶级矛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清朝继承了明代各种制度,巩固和发展了经济。我国民俗剪纸呈现欣欣向荣的鼎盛局面。民俗剪纸无论从剪纸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还是从其的应用范围、技艺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清朝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和实物,这些剪纸相关联的的资料为研究清代的剪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民间剪纸在明清时期运用的范围十分的广泛,蓝印花布和刺绣花样的风行最为典型,这都与民间服饰息息相关。剪纸在明清服饰的装饰工艺和面料上的运用是我们着重要介绍的。

明清时期剪纸在我国传统服饰上装饰工艺的运用形式

1.刺绣

在服饰方面,明清时代的士官、庶民都崇尚服饰绣花。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服饰都离不开刺绣。而剪纸与刺绣是一对呼声共存的姊妹艺术,剪纸就是用做刺绣底样的。一个地方刺绣艺术发达,那这个地方的剪纸肯定也是风行的。妇女们不仅会“闭门”自己剪纸刺绣,而且民间出现了很多专门提供剪纸花样的艺人。明清时期有很多的刺绣花样实物和剪纸绣谱流传下来。我国最早的一部刺绣理论专著叫《雪宦绣谱》。《雪宦绣谱》是由清末民初的民间刺绣艺术家沈寿病中口述,时人张春整理著成的。《雪宦绣谱》不仅总结了我国自唐宋面绣、明代顾绣以来的刺绣外法,所创造的散针、旋针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的自创针法。

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刺绣花样实物品类很多,像绣在是肩、领、鞋、荷包、枕头、帐檐、帽、肚兜等上的刺绣花样,题材内容广泛,包括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生殖图腾、名胜古迹、瓜果蔬菜、吉祥图案等,体现了广大人们增寿、添喜、生财、祈福、进禄的美好理想。

2.珠绣

明清刺绣技艺非常娴熟,珠绣是在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珍珠绣始见于隋唐。据《通典》记载,隋代京城游乐场的艺人“盛饰衣服,皆用珠翠”。唐代《杜阳杂编》记载,宫廷有珠绣被面,以小米粒般的珍珠等珠子绣成鸳鸯和花卉图案,五色辉映。宋代珠绣更为突出。岭南媚川郡(今广东宝安)官吏刘某以彩色珍珠绣成“双龙戏珠”马鞍献给宋太祖。元代,帝王穿的织金袍上绣以大珍珠,宫廷颁发西番的诏书也以珠绣装饰。清末,直隶总督袁世凯曾经奉献给慈禧太后一件以珍珠、宝石绣等花卉图案的服装。玻璃珠绣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当时吕宋(今菲律宾)华侨回中国,带回玻璃珠绣拖鞋,在福建一带流传。

而珠绣制品的品种很多,有官服、帽、披肩、三寸金莲等。图1石青缎绣金龙棉朝褂。石青缎地上绣两条上升的金龙,并彩绣流云飞蝠、海水江崖等纹饰,间以缉珍珠、珊瑚米珠团寿字,外环缀捶花卉嵌珊瑚、绿松石、金板,以钉珊瑚、珍珠排珠相连。图2黄云缎勾藤米珠靴,珠和红珊瑚钉缀成勾藤纹装饰图案。两件珍品都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在技艺精湛的基础上缀以各式珠子,更显华丽。

明清时期剪纸在我国传统服饰面料上的运用形式

手工蓝印花布始于汉朝,发展在宋代,而真正形成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随着棉花种植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染色工艺的技艺提高,由于当时桐乡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宜种植印染印花布的主要植物染料"蓝草"的生长,桐乡的民间纺织技艺在当时非常的发达,加之“蓝草”在当地普遍种植,故在明清时期桐乡街头巷尾充斥着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据明代《崇德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民间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镂版印染题材沿用民间剪纸中广为流传的题材,内容多体现劳动者的美好愿望,镂版印染技术的演进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一种共同的审美。

总结

剪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名族智慧的体现。剪纸在服饰上的表现,更好的将这一深厚底蕴的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明清时期剪纸运用形式的多样,刺绣、珠绣和蓝印花布的技术已经非常的纯熟,为现代服装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灵感源泉。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黄芳(1988-10-),籍贯:福建松溪,硕士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服装方向)。

上一篇:论婴幼儿书籍的触感体验 下一篇:解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