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救济情况及展望

时间:2022-10-02 12:12:44

贸易救济情况及展望

一、2007年贸易救济情况

(一)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数量下降,但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数量不减反增,连续居全球第一

2007年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新立案数量大幅下降的一年。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仅立案49起,较2006年同期减少43起,下降约47%。然而,与此同时,国外对华反倾销新立案数量却呈增加之势,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至2006年,我国累计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536起,占全球总数的17.6%。2007年,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6起,其中反倾销62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5起。主要涉及化工、钢铁、医疗器械等行业。美国、印度和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总数占同期对华反倾销立案总数的50%。此外,2007年我国共遭遇美国337调查11起,主要涉及化工、钢铁及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产品。

2007年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中出现的一大特征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在国外对华的60起反倾销调查中,有8起案件的涉案产品在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又遭遇了反补贴调查,占13.3%。近两年美国和加拿大频繁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美国自2006年11月对中国铜版纸发起首宗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以来,已对中国发起9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二)新形势下我国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1.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

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外,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的特保调查、337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以及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境和劳工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贸易壁垒数量持续增加,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形式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例如部分国家利用动物福利问题诋毁我国出口产品的声誉,阿根廷对我国产品实施了限制性措施,欧盟颁布REACH法规,澳大利亚对我国生虾产品加强检疫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摩擦方式将不断发展,成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2.贸易摩擦对象广

1995―2006年,共有4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2007年全球20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过贸易救济调查。其中57%的案件来自美国、印度、土耳其和欧盟。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与我国相似,和我国商品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3.涉案国别和涉案产品种类增加,贸易摩擦对我国影响大

2007年涉案产品分布在钢铁、汽车、化工、轻工、机械、电子等众多行业,并有向高端产品延伸的趋势。在国外对华启动的60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化工产品22起,涉及轻工和冶金产品均为11起。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增加,伴随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越来越多。据测算,我出口1亿美元可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近11年来,中国因贸易摩擦而减少出口400亿至500亿美元,每年丧失近300万个就业机会。

(三)国外进口产品低价倾销,对我国内产业带来冲击

1999―2007年,我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8起,其中化工产品占比高达70%左右。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两大领域。2007年我国仅发起反倾销案1起,涉案产品为丙酮,比上年减少4起,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007年我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一起,初裁4起,终裁6起,复审1起。2007年1月立案的丙酮案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丙酮开展了调查,调查机关于11月作出了肯定性初裁,及时遏制了进口产品的倾销势头。

二、2008年情况展望

2008年世界经济有望持续增长,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高涨、国内冰雪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部分产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较紧,进口产品激增以及部分产品出口受阻均可能给国内产业带来较大影响或冲击。

(一)世界经济增势趋缓,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已开始显现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它加大了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对我国出口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如果美国消费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在未来两年将累积下降5―6个百分点。摩根也预测,美国经济增长每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额将减少6个百分点。2007年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我国对美出口额为30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依此测算,今年次贷危机将影响我23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出口依存度较大的家具、电子产品、纺织品、钢铁等行业。

(二)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涉及的重点领域将向反补贴、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大

当前国际经贸摩擦领域不断延伸,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向产品质量、气候环境、反补贴等新领域扩展。2007年前仅有加拿大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过反补贴调查,而2007年,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美国先后对我启动8起反补贴调查。此外,欧盟、澳大利亚等世贸组织成员也曾扬言要对我国出口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我国出口产品今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三)贸易摩擦涉及的重点品种将增多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释放,今年下半年部分行业受到的冲击将加重,未来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强。钢铁、船舶、纺织、轻工、化工等行业的产品可能是今后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而电子信息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行业可能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

(四)多哈回合的规则谈判可能取得积极进展,能有效防止成员国滥用反倾销措施

今年以来,我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1―2月共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3起,其中反倾销11起,反补贴2起,涉案金额共16.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6%和455%。随着多哈回合规则谈判的进程,新的反倾销纪律更加强调程序规范、增强透明度和可预见性,防止反倾销措施被滥用。

(五)国际原油价格突破一百美元大关、进口铁矿石持续涨价等因素对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影响将明显加大

随着宝钢等全球主要钢铁企业接受铁矿石2008年度价格上涨65%的协议,国内钢铁企业成本大幅增长,汽车、造船等下游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位,将对我国石化下游产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石化、化工、化纤行业成本压力加大,效益可能下滑。其他相关行业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作者单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上一篇:凤凰涅,浴火重生 下一篇:明确城市定位提升武侯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