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浴火重生

时间:2022-09-17 11:38:46

一、历史悠久,传承名门,山城里飞出的“金凤凰”

福建省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的上海立丰染织厂,1966年迁建三明后更名为福建省三明印染厂,1993年经福建省体改委批准改制为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561万股,其中:国有股2561万股,占总股本的46.05%;法人股及内部职工股3000万股,占总股本的53.95%。企业拥有四条染色生产线,一条化纤生产线,二条印花生产线,先后引进了德国、奥地利、南韩等国外先进的印染设备150台(套),形成较强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纯棉、涤棉、粘胶、化纤和麻织物的漂、色、花布、针织印染及阻燃、防水、抗绉、弹力布等,品类齐全,部分产品荣获省部级质量管理奖、获得省优部优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立丰印染公司属于全国印染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是福建省第一批现代企业制度九家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较强的印染企业,2000年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可见曾经是福建省纺织印染行业里的强者,三明市的一只“金凤凰”。

二、年老体衰,不堪重负,企业每况愈下,陷入了绝境

1993年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得以改革和规范,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问题,没有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用工机制、激励机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企业沿用原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同时承接了原来三明印染厂所有的负担――大量的离退休人员,继续企业“办社会”,始终在负重高成本运营。而福联股份公司和福建神龙集团公司前后两次重组兼并的失败,使企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2002年8月份由三明市国司重新收回国有控股权时的一组数字可以简要说明问题:

1、债务沉重,企业失去造血功能。福建省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欠银行的债务高达9725万元,主要社会债务2860万元,总计12590万元。企业还面临多起厂家诉讼,诉讼标的上千万元,银行帐户多次被冻结,部份资产被实施保全,企业失去自身造血的功能。

2、80%以上的设备陈旧、老化,企业无力技改。公司原有装备只能生产常规或低附加值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赢利能力差,而新产品的开发受设备限制,企业无力投入资金进行系统的设备更新改造。

3、离退休人员多、冗员多,企业负担重。企业职工总数1914人,其中:离退休及内退人员994人,占52%。仅内退、待岗及抚恤对象等人员,每年需开支240万元。与国内同等规模企业相比较,企业在岗冗员还有200多人,企业员工中仍然存在“国企正式职工国家必须包养起来”的思想观念。

4、亏损经营,企业难以为继。由于企业每年亏损最高达到2000万元,即使外部少量资金的注入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扭转亏损经营的被动局面。截止2002年12月份停产时企业净资产为-3387万元,正常开支靠变卖资产筹集资金。

三、“穷则思变”,改革重组是解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当时的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申请破产。可以从根本解决立丰公司的一系列问题,止住每年2000万元的亏损,可以用破产资产基本解决立丰公司职工安置问题,破产的成本最低(当时预计破产费用为6400万元)。但是破产后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立丰印染公司的股东权益为零,特别是职工股东及社会股民的3000万股本自然损失;破产后职工全员下岗,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贷款担保连带责任将殃及担保方三明纺织有限公司。这些因素迭加在一起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是显而易见的。二是选择重组。重组的目的在于求生存、求稳定、求发展,重组的首要目标是就地恢复生产。通过甄选有实力的同行业企业入主,迅速恢复生产,维持原有的产能规模,保留一定合理的用工,择机异地新建生产线,充分利用立丰公司人才、市场等有效资源,使企业恢复生机,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将位于市中心的老厂区工业用地转为商住用地性质进行房地产开发,增强企业实力,也可以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增加市区经济总量。

经过多方分析论证,权衡利弊后,市政府同意改革重组方案。2003年5月份,通过挂牌拍卖国有股权,最后确定具有购并国有纺织企业经验的福建联众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入主企业。

四、凤凰涅,浴火重生,脱胎换骨,企业得到了良性发展

福建联众集团有限公司是按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资产2.2亿元,员工2300人。公司在三明、泉州、江西抚州等地均拥有子公司,主营针、纺织品的生产、染整和销售,与立丰印染公司主业相同,多年来凭借民营企业高效、创新、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走上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之路。其入主将形成一条从纺纱、织布到革基布、民用布印染、后整理的完整清晰的产业链。福建联众集团入主立丰印染公司后,立即着手盘活资产,注入资金,技改创新,同时实施异地搬迁技改,进行房地产项目滚动开发,支持主业发展。

1、注入资金,迅速恢复生产。在配合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同时,公司筹集约1500万元投入恢复生产,用于锅炉、供汽、电力系统的改造,减少燃料成本;购置部分关键设备,填平补齐,满足高、中档产品的需求;对愿意返聘的员工进行整合,重新上岗,充实部分技术、经营和管理人员。三个月后企业恢复生产,月产量逐步达到原有水平,生产经营逐渐步入正轨。

2、退城入园,实施异地搬迁技改,形成新的生产能力。2004年,在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复后,公司开始了异地搬迁技改工程,并于2004年9月在沙县琅口仙武工业园区注册成立控股子公司三明市新立丰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到2005年底,投资1亿元的新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形成年生产6000万米印染布的能力。新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后,解决了400人的就业问题,投产的2006年公司即实现销售收入876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340万元,资产总额57113万元,负债总额38285万元,所有者权益18828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显示出勃勃生机。

3、房地产项目的顺利开发,使企业脱胎换骨,又壮大了市级经济规模,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福建省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异地搬迁后,原址进行“阳光城”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该项目列入三明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

商场店面部分除对外销售外,自用面积40000多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商场,目前已有福建新华都超市、新华都百货、苏宁电器等知名商家签订合同。正式运营后每年将实现营业额1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解决30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

企业通过工厂异地搬迁、房地产开发实现两翼齐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福建省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必将是“枯木逢春”,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三明市属经济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上一篇:社会事业重大设施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贸易救济情况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