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

时间:2022-10-02 11:56:35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

收稿日期:2013-08-05

作者简介:易思飞(1963-),男,重庆城口人,副教授、教务处长,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和市场营销。

摘要:在综合考虑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制度等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土地流经济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该体系的具体应用、经济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网络层次分析法; 土地流转 ;经济绩效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3-0140-05

Appraisal of Economic Return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YI Si-fei

(Sichuan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101)

Abstract: On the premise of making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for the labour, capital, the rural land technology and land systemfactors, it mak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return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And using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studies and appraises the system’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economic return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Key words: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economic returns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只转让使用权的一种土地使用制度。在实际中,系统中的元素更多的不是呈现递阶层次,而是一种网络结构形式,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影响和支配其他元素,也可能被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网络层次分析法[1]。本文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土地流转经济绩效的体系、应用和评价等情况进行了研究。

1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土地流转经济绩效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于土地流转绩效的研究大多比较笼统,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对于不同流转模式下经济绩效的比较研究。同时,现有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第一,目前基本还只是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一个定性的研究,即便有定量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详细;第二,没有一套足够完善和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第三,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绩效,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以及对于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的一个对比性研究和分析;第四,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绩效的研究比较浅显,也缺乏在实践中的印证[2]。本文侧重于对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进行专项研究,并努力在研究中克服以上问题。

1.2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农业土地流转主要包括了三种表现形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许多,最主要的就是劳动、技术、制度和资本。其中劳动、资本和土地属于基本要素,技术和制度则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两个影响颇大的因素。本文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体系。

1.2.1 经济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在设计评价体系的时候应该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农村土地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设计的背景和借鉴、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做好设计之后还应该检验信度和效度,并且做出适当调整。设计流程和过程如图1所示。1.2.2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从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几个方面构建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研究土地流转引起的经济绩效,所以选择总要素生产率方面的指标进行研究。

第一,土地流转前后土地利用率的变化。本文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其中比率结果用A11表示,那么A11=(a-b) ÷b,其中a表示流转后单位土地年均耕种时间,b表示流转前单位土地年均耕种时间。

第二,流转前后单位土地生产值的变化。利用以上类似等式得出,A12=(c-d)÷d,其中A12表示流转前后生产差值和流转前土地生产值的比率,c表示流转后单位土地生产值,d表示流转前单位土地生产值。

同理,土地流转前后劳动、自有资金、外部资金等变化量的比率分别为A13、A14、A15。

(2)农村生活改善

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最终将会反映在生活改善方面,所以本文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指数、纯收入目标的实现程度、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3个方面的情况提取指标。

第一,研究纯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将土地流转之前和之后的收入进行一个对比。本文用一个等式A21=(x-y)÷y来表示,其中A21表示土地流转前后纯收入增加值和流转前纯收入的比率,x表示流转后的纯收入,y则表示流转前的纯收入。

第二,人均纯收入目标前后变化比率,现以某村纯收入目标8000元作为参照标准。那么A22=流转后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同理,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也可以用类似等式表示,即A23=(z-w)÷w,z为流转后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w为流转前的比重。

(3)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变化主要和土地规模、机械化程度、科技投入等相关,本文主要选取了其中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在流转后和总的流转土地面积之间的比例,可以用A31表示。因为人均耕地面积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大差别,所以这里取一个中间值,即1公顷。那么A31=m÷n,其中m表示实现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面积,n是土地流转的总面积。

第二,机械使用率。在土地流转前后机械使用的差值和流转前使用的比率可以用A32表示,A32=(q-r)÷r,其中q指的是流转后机械使用花费金额,r指的是流转前的花费金额。同理土地科技投入前后的变化用A33表示。

2 网络层次分析法在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对某一个目标进行评价,当指标体系建立之后,还需要科学地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网络分析法就是利用“超矩阵”分析混合权重,而“超矩阵”在分析过程中依靠的主要是通过对互相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混合权重[3]。这样能提高信息过程的可靠性,从而达到降低预测失误的目的,他不仅精简了信息,而且做出了判断。网络层次分析法主要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两个部分。其中控制层主要包括两个元素,问题目标以及决策原则,且问题目标虽然支配着所有的决策准则,但是二者之间其实是相互独立的;另一部分是网络层,是一个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网络结构,这些元素不仅受控制层的支配,并且相互影响。网络层次分析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构造网络结构确定层次元素单排序权重构造超矩阵构造加权超矩阵(即对超矩阵进行列归一化处理)计算极限超矩阵(即对加权超矩阵进行稳定性处理)获得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上文设计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构建一个网络结构模型图,如图2所示。

在计算权重的过程中通常使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在经过判断矩阵的检验后,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超矩阵、加权超矩阵以及极限超矩阵,最后得出经济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权重(计算过程略)。

3 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绩效比较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到劳动、技术、资本以及制度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动随时都会引起经济发展的变化,所以土地流转经济绩效的评价主要看这些因素的变化最终能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本文对反租倒包流转、出租流转、土地信托流转三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

3.1 反租倒包流转经济绩效

反租倒包是一种特殊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通过将土地集中并且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最终将使用权转让给个体或者集体[4]。它具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反租倒包流转主要是指由政府参与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的间接流转模式。本文对广西某种粮大户刘某的种植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2006~2009年刘某的土地面积从276亩增加到1046亩,主要作物是两季稻和油菜,两种均是一年种两季。刘某的成本效益如表1所示。表1 刘某的成本效益

在表1的基础上使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农村土地反租倒包流转模式的经济绩效,(如表2所示)。

3.2 出租流转经济绩效

调研走访了溪江乡、古港镇、永安镇等9个乡镇,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有效问卷169份。根据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了出租流转经济绩效,如表3所示。表2 反租倒包经济绩效

表3 出租流转经济绩效

3.3 土地信托流转经济绩效

土地信托流转是土地流转中的一种创新,主要是为了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稳定,同时使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更加稳定快速。它既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专门种植花木的柏加镇所种植的草皮为数据采集对象。此镇草皮的种植是一年两季,主要种植种类有麦冬草、台湾青等。扣除所有的成本一年每亩收入大概是4500~7000元。通过这个基本数据计算出土地信托流转的经济绩效如表4所示。

3.4 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经济绩效的比较

通过上面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经济绩效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绩效最好的是土地信托流转,最差的是土地出租流转。这说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比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土地出租流转模式带来的经济绩效更大。

4 结语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不同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可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以及制度创新,提高土地流转经济绩效的结论[5]。研究还发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利用土地信托流转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绩效。表4 土地信托流转的经济绩效

参考文献:

[1]刘莉君.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丁慧媛. 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杨桂云. 规范与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流转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黄宝连. 农地产权流转平台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刘莉君,岳意定,谭舒允. 基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上一篇:偏股型基金风险结构的时变性及风险定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TOPSIS法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