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法浅探

时间:2022-10-02 10:10:52

文言文教法浅探

文言文是千年岁月里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由于相隔年代过于久远,以及现代语言与古代语言的差异性,古今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古文的理解存在一些障碍,这无形当中也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文言文成了教师心头的疙瘩。这里,就教学过程中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一起商讨。

一.诵读法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习语文就要诵读,充满琅琅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文字以生命活力。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配乐朗读、表演朗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模仿读、限时读,还可以和学习伙伴一起进行竞赛读、接力读。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领悟语文的真正魅力。渐渐的,我们陶醉在书声里,忘记了它们原本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二.联想法

不论是文言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不能孤零零地背记术语,而应该把字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典型例句的理解、掌握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基本用法都涵盖其中了。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马上记忆中就会出现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字用法相同,都是后面“不知”“不能”“不若”的否定语气。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这种转换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三.想象法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空间,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心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使其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课文很长,但是通过在头脑中想象其中的画面,学生就能完成背诵。因为想象画面能让人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想象画面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

四.表演法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许多学子眼里文言文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想吃太烫,不吃又不行,很多学生还没接触到文言文就被吓破胆,未见其形就先惧三分了。因此要剔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兴趣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是攻克任何困难的武器。文言文中很多作品,是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通过讲一个个故事来阐明道理。如果故事性较强,可让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来进行表演,让枯燥的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也更乐意接受。像《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表演一遍,甚至让男女生反串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自出试题法

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道习题,清晰醒目,在编试题的过程中,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习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文言文的题型有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可以和同学交换做题,起到知识的补充、交流的作用。

六.自主学习法

自主阅读能让我们具有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还能培养正确并有创见地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提问,解决问题,对教师提出的疑难点,尽量回答,确实不能回答的再听老师的点拨和指导。这样学习收获特别大,改变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锻炼胆识,展示自己的风采。

还有归纳总结法、名句积累法、质疑法、讨论法、对比鉴赏法等等,都是可以尝试一下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勤奋努力,总会把文言文这块烫手山芋制服。

王凤,卢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上一篇:Should Teenagers Do Housework? 下一篇:带一本书去旅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