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麻醉中低血压的观察

时间:2022-10-02 09:54:11

剖宫产麻醉中低血压的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剖宫产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术中常规输液,一般为500~1 700 ml,2例术中输血,均为400 ml。结果:全组共发生低血压者77例,占24.7%。A组发生低血压2例,占该组的1.33%;B组局麻药容量(16.3±1.5) ml,5例发生低血压,占该组的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发现硬膜外麻醉后以下产妇更容易发生低血压: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患者;无宫缩的产妇;注用较高浓度局麻药的患者。

[关键词] 硬膜外;剖宫产;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34-01

近几年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312例,其中77例为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12例产妇年龄22~40岁,体重47~98 kg,除4例为二次剖宫产外,其余均为初产妇,术前合并妊娠高血压31例,阵发性心动过速5例,剖宫产的原因有双胎、臀位、严重妊娠高血压、高龄初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征、过期妊娠、头盆不称、羊水早破等。手术时间90 min~3 h。

1.2麻醉方法

除心动过速者外,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入室后行静脉穿刺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产妇取侧卧位,取T1~2椎间隙常规穿刺,293例(93.9%)注用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先注入试验量(5 ml)置管后再注入诱导量,诱导总量一般为14~16 ml,19例(6.1%)注用1.33%利多卡因一次性总量17~22 ml,麻醉后患者均取平卧位。术中常规输液,一般为500~1 700 ml,2例术中输血,均为400 ml。约30%病例取胎前采用面罩吸氧。结果全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阻滞平面上界多在T6以下。

1.3低血压的标准

低血压的标准:术前血压正常者麻醉后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术前有高血压者麻醉后收缩压低于105 mmHg。

2结果

全组共发生低血压者77例,占24.7%,不同类型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见表1。为观察不同浓度局麻药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随机选择患者30例,均分为两组,注用1.33%利多卡因注射液为A组,2%利多卡因注射液为B组,术前两组都无合并症。一般情况相似(表2)。结果,A组局麻药平均容量(21.1±2.2) ml,发生低血压2例,占该组的1.33%;B组局麻药平均容量(16.3±1.5) ml,5例发生低血压,占该组的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剖宫产患者麻醉后低血压比较多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一般为51%,除部分患者因阻滞平面过高所致外,最常见的原因是产妇仰卧位综合征,及仰卧位下腔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低血压。本组个别患者心泵功能差,阻滞平面广泛而发生低血压,其余绝大多数也与下腔静脉受压有关,产妇麻醉后有3/4发生下腔静脉受压,其中血压明显下降达10%左右,90%左右的患者由于调动了机体各种代偿机制,血压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硬膜外麻醉后,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的血量减少,打破了机体代偿平衡,致使89%以上的患者血压有所降低。观察发现硬膜外麻醉后以下产妇更容易发生低血压:①高龄产妇,这些产妇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对硬膜外阻滞后回心血量减少的代偿功能降低。②妊娠高血压患者,该类患者机体血管处于强烈收缩状态,血容量相对减少,有些患者术前应用各种降压、利尿药等,进一步削弱机体代偿能力。③无宫缩的产妇,因为子宫收缩可以改变子宫在盆腔的位置,解除子宫及胎头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提高血管壁张力。这些患者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可能更严重,由于侧支循环建立,硬膜外腔静脉扩张,使硬膜外间隔变窄,局麻药易于扩散,阻滞范围往往扩大。④注用较高浓度局麻药的患者,不同浓度的局麻药对运动神经阻滞更完善,使肌张力降低,肌泵作用消失,尤其一次性给药,阻滞诱导相当快,内脏神经通常来不及代偿,尽管加快补液可防治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但从本组看,该方法对足月妊娠妇女不甚理想,可能与以下肢静脉为补液途径有关。我们体会,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虽与下腔静脉受压关系密切,但是右侧垫高纠正低血压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需要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才能明显奏效。

[参考文献]

[1]胡杏花,焦浦生.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初步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13(4):217.

[2]潘贤必.妇产科麻醉汇编[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7(4):210-236.

(收稿日期:2008-01-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单钠导致骨质疏松的研究... 下一篇:十批脉络宁注射液的质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