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人格与心理问题的几点调适对策

时间:2022-10-02 09:12:49

民办高校大学生非健康人格与心理问题的几点调适对策

【摘要】民办高校大学生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某些心理不健康症状。通过各种途径和对策进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 心理问题 提示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73-02

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诱惑,若没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适应时代潮流,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是在必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制定各种措施和政策以保证全面进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也基本在这一阶段趋于成熟。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若不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有效促进因素。”[1]因此,要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学生时期甚至人的一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血液地和事业上的成功。”[2]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还要加强他们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的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样有广阔的社会前景。

2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学校应建设一个一定档次的心理咨询室,购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有效进行各种心理咨询和辅导;此外,应出资培训一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应资助心理咨询室进行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到系部、班级、全体学生中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

民办高校心理咨询室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和咨询,还担负着向全校教师普及心理知识的任务。[3]心理咨询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忧解难,开发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机会,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近年来,随着许多民办高校心理咨询室的不断完善,服务活动的不断展开,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心理咨询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3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

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把知识、经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以课堂教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4]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民办高校应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并开始讲座、选修课、专题报告等宣传形式,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现实和客观环境,塑造完善人格。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训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我调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5]

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高校“三级体系”的构成为:第一级是学院心理咨询室,主要对第二、三级网络进行相关支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以及个体咨询等工作的开展,对心理委员开展培训活动等;第二级是各系心理辅导站,由各系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任站长,根据学生总数指定一名或两名专职辅导员老师负责日常工作,辅导站成员为各班级心理委员;第三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级),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至两名,辅助辅导员开展相应工作。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各级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以其他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和问题。[6]另外,必须通过各类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与人格的提升,才能有效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和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是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

5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民办院校,具备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会潜移默化的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话剧展演等形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有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总之,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健全优秀品格和增强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

6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生入学之初,应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归档、调查、跟踪,以至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干预。同时定期约请部分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做进一步的面谈分析诊断,区别出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另外,做好该部分学生和日常个体咨询的学生档案,有助于的日后的跟踪和教育措施的再调整,切实有效的做到学生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及时干预,有效避免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

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通过以上几点途径和对策能很好的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恋爱观。

参考文献

[1]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孟晔. 浅论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集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4):111-112.

[3]姚本先等.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4]姚本先等.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5]金翠平. 浅析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科技,2010,(03):277-279.

[6]金翠平. 浅析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科技,2010,(03):277-279.

上一篇:心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 下一篇:矽肺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