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引领成长

时间:2022-10-02 08:55:47

抓住契机引领成长

〔关键词〕 赏识教育;独立思考;闪光点;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29―01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始终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让学生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说,赏识引导成功。

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究其原因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成为教师课堂的附和者和追随者,学生的个体思维、情感、心理和灵性得到毁灭。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勤劳的隐士,经常把台阶上的野草清理干净。隐士外出时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惰,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暮夏时,一株野草开了非常漂亮的花。这位朋友怀疑它是兰花的一种,便去请教花卉专家。专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确定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蝴蝶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勤劳和负责是件好事,但教师如果事事包办,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就永远是棵“杂草”。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转变角色,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真诚地做学生的引路人,了解学生主体生命的内心需求,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激发学习动机,发现闪光点

袁振国博士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像一面“放大镜”,充分彰显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像一面“显微镜”,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更要像一面“反光镜”,明晰可辨地反射学生的不足。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欣赏和尊重的氛围中明辨是非、树立正气、热爱学习。例如,笔者班里曾有一名学困生,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该学生不但经常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而且自觉擦黑板。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他日复一日地为他人服务。于是,笔者在评选“环保小卫士”时,重点表扬了这名学生,并提议让他连续两周获得“环保小卫士”的称号。该学生自从获得表扬后,听课明显比从前认真了,也知道做课前预习了,家庭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

笔者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株尚未开花的蝴蝶兰,即便此时看来与杂草无异,但只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教育的契机,精心呵护引导,耐心地等待,他就能长成名贵的蝴蝶兰。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那么,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笔者班中曾有名学生钱某,其贪玩至极,常常是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做作业。笔者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和他达成协议,只要他一周内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双休日就可以不做作业。约定达成后,他听课格外专心,作业也能按时做完。一次,笔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钱某的作业,笔者深情地说:“虽然他这次作业中还有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认真完成的,也是他完成得最好的一份作业。”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事例更使笔者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可琢之玉。”教育需要艺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并有效利用教育时机,才能创造奇迹。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师都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给他时间,经常提醒,适时鼓励,帮助其约束自己。

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来,但又稍纵即逝。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利用任何一个教育的契机,向学生播撒我们心中的博爱。要善于鼓励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精神加钙,给他们的意志添力,给他们的努力呐喊,给他们的成功喝彩。有位教育家说过:“也许,就在你认为绝对不可能的地方,会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你!”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下一篇:浅谈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和谐发展,提高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