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武器在施工企业的保障作用

时间:2022-10-02 08:22:18

浅析法律武器在施工企业的保障作用

摘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法律武器在施工企业的保障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法律武器;施工企业;保障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施工企业本是在安全、稳定和经济等关系中都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非常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十分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法制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而部分国有施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尚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作用,面临的法律方面的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管理者因决策或操作不当所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笔者立足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面向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就如何能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为企业保驾护航,做一些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守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依法维权

国有施工企业法制建设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1.1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仍然不强。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不自觉、不主动。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改制工作等前期工作仍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有的单位虽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但在对其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企业法律工作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一些施工企业或因法律意识淡薄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球”。可以预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施工企业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将急剧增加,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法律陷阱”已成为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2、守法经营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法制日益健全,而建筑市场仍然不够规范,存在不确定因素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加大防控法律风险力度、守法经营,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在这一层面上,企业自身是不需要也不能够创新的,只能是对这些规则进行充分灵活地理解与适用,使自己的经营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轨道内有序进行;其次,在法律、法规所确定的范围内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在这个层面上,是需要创新的,而且也只有创新发展才有活力。21世纪的企业经营者,绝不可能无法律认识而能成功地活跃于复杂且变化万千的商业环境之中。法律的强制规范本质,在立法、司法、行政,甚至国际的领域中,继续对世界的经济活动扮演积极角色,期许成为企业经营的优势竞争者,除了能充分应变,开创时势,追求企业利润之外,更应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该思考如何在经营中利用法律为战略资产,结合企业策略与法律分析,形成一个政策分析,兴利防弊,达成企业经营之目标。

2013年6月,中石化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即将改制上市,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作为上市子公司,社会对企业守法经营的监督力度加大、渠道更加畅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将会让企业完全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将涉及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重大经营模式选择,企业终止时的清算、注销等,这些工作没有一件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法律贯穿企业发展始终,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合法性是企业发展应越来越引起注意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企业发展出现危机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时,企业发展的合法性问题随时可能如一颗定时炸弹引爆,炸得企业无葬身之地。

3、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守法经营只能满足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3.1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目前,公司的市场是三足鼎立,中石化系统内和系统外市场并驾齐驱,而中石化系统的国外市场是有效补充。系统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一些法律方面的风险,但也不能忽视其法律风险。相对于系统内市场而言,系统外市场的风险尤其巨大。系统外企业跟我们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特别是系统外的非国有市场,拥有较为独立的市场权利,追求较为独立的经济利益,其行为已具有典型的市场特征。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特点是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差,整个社会又没有对法律调整形成习惯,仍然延续着人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工程合同执行中,我们已经在这个方面付出了代价,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施工项目的法律风险防控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核心工作,应该对施工项目实施的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重点做好项目法律风险防控组织机构成立,岗位职责范围明确,项目风险识别方案制定,认真进行风险评估,落实相应的风险响应计划,适时监控,认真落实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3.2防范用工风险。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国有施工企业在用工上表面上是处在强势地位上,实际上是平等地位,甚至可以说处在劣势上。前面就说过,我国的法律是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差,在一个事件中,人为因素空间大,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是法律使然。也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当今社会,稳定压倒一切,在所谓的弱势群体中,无理取闹者也不在少数,他们利用稳定的利剑,靠聚众上访等手段给社会施加压力,而不是靠诚实劳动获取利益,在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工程气化岛建安工程/空分岛安装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就是那么十几个人,到项目报到才一天,还没有踏进施工现场,就以饮食不符合要求,提出每人一万元补偿的索赔要求,为了稳定,迫于有关方压力,企业被动花钱买稳定,以牺牲企业利益换和谐。大量使用社会用工,是国有施工企业必须采用的方式,用工风险成为国有施工企业心中的痛。当前,施工企业在用工风险防范上应采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等多种风险管理模式来化解用工风险。

3.2.1 事前防范,要求用人单位订立详尽的劳动合同,建立招聘、入职、离职、考勤、财务等管理制度,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行。作为用人单位不但应当重视规章制度的实体内容具有可执行性,同时应当重视制定程序,保证程序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劳资双方平等协商,才能表决通过,且规章制度必须经过一定范围、程度的公示,才能在发生争议时作为适用依据。

3.2.2事中控制,要求用人单位重视用工管理,按照劳动合同、规章制度的规定加以执行,认真审查应聘人员的简历及资格,确保不招用不合格员工,问题员工;在劳动合同履行阶段,审查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如有违反是否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及时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劳动合同到期是否需续期前,及时向员工送达续签劳动合同意向书,要求员工根据意向书的规定及时作出回复,避免用人单位陷入被动局面;或在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前以支付一个月工资为代价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避免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2.3事后救济的方式各用人单位均普遍采用着,在发生争议后通过协商、仲裁、诉讼方式解决,往往是“杀敌一万,损兵三千”,不但造成额外成本的增加,且对企业自身形象、长期发展均有害无利。并且劳动者针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往往具有示范性,会带来连锁反映,产生一些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大限度的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限制用人单位诉讼权利,导致用人单位在争议过程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难以通过事后救济的模式维护自身利益。

4、依法维权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国有施工企业,守法经营是自己的职责,防范法律风险有必要,依法维护企业自身权益亟待加强。不能用人情关系来代替法律关系,不能用道德观念来衡量业主的思想观念,在法制社会里,施工企业的施工是以合同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就得讲合同、讲证据。否则的话,一旦出现纠纷,施工企业就很难维护自身的权益。

4.1签订合同时,要确保合同文本完整、全面。

一些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他们以为,反正现在的施工合同都是套用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没必要再修改。其实不然,示范文本通用条款虽然从各方面规定了发包人和承包人的一些权利义务,但还有很多问题是通用条款没有规定的,需要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尽管建设部在其行政规章中规定了逾期不答复视同默认的后果,但最高院在司法解释中对此未予采纳。按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双方约定了默认条款,约定有效;但如果没有约定,则法院不能直接依据部委规章推定适用该后果。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能就工程价款协商一致,则可能将无法避免司法审价的程序,而一旦进入审价,施工企业无疑将是这一程序的最大受害者。 4.2合同实施过程中,严格对照条款执行。

合同内的施工任务,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对合同外增加的施工任务,一定要做好业主的授权人签字确认工作,包括工作量、工程造价、质量标准等,施工完成后,及时让对方签收,作为结算依据,要特别强调及时性、准确性,不要集中在一起找业主确认,也不能对工作量模糊两可。施工技术措施,是施工合同的有效补充,措施费用是施工企业利润来源之一,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拿自己的血汗钱来为工程买单。

总之,社会在进步,法制在不断健全,作为微利的施工企业,要合法经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积极防范法律风险,善于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促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速井架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及安全控... 下一篇:现代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