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02 08:04:28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信息传递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并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6.3%,网络信息化取得重大突破。网民数量的极速增长以及网络行为的日益丰富,因网络产生的数据正在以几何级别的增长,大数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也是受网络影响最严重的一部分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着整个网络文化态势的发展。因此在海量信息充斥的大数据时代,做好高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优势,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创新和推进网络文化的有序管理必须做好网络文化的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

一、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是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首先要建设好网络文化教育的阵地。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呈现出更新速度快、数量大等特点,网络信息的直观性、丰富性和传递的快捷性,易于导致大学生看得多,思考得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感性化,以及重要信息时常被淹没等现象的出现。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搭建必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借助新时代媒体,贴合学生的需求,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确保平台的权威性、唯一性和正面性。

据统计显示,目前高校学生最长使用和最容易接受的网络传播媒体是“两微”:微博、微信。微博和微信两种媒介各具特色,同时使用,互相补充。微博字数受限,但特点鲜明,可作为官方通知公告的主要阵地;微信的形式多样、可及时通信且互动性强,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官方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主要媒介。

此外,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平台的认可度是关键,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在校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去了解这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然后接受引导的内容,最后内化为自身的能量是整个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重点部分。要提高学生认同感,必须挖掘学生需求,丰富网络信息平台的形式,定期举行线上线下活动,以真正让学生有所进步和收获为目的,让学生对学校网络文化教育阵地有归属感。加强底蕴与特色,提升网络文化平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将校园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有效结合,实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二、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关键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家庭、需求、行为、甚至是思想都是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都是可以被量化的。传统的文化传播内容是基于传播者的思考和意向,传播者主观的把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的传递被传播者,而这些信息不一定是被转播者乐意接受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普及式的传播方式不再受到追捧,由于被传播者的需求可被量化,文化传播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和急需就业学生的思想引导是有区别的。改变传统的教育引导理念,融入大数据的思维,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于切入点,高校的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以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于文化育人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过程为目标,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服务中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正能量。

三、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支撑

良好的管理团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做好队伍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支撑,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定位学生的需求至关重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汇集学校各方面的人才,建立一支网络媒体、网络管理、网络专业技术和网络运营的强大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络平台上来;鼓励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热情,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网上行为活跃、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学生骨干队伍。依托学校的专业研发团队,组建大数据方向的学生研发队伍,利用数据优势,切实掌握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引导的针对性。

四、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是保障

建设与管理并重,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谈不上制度,管理机制的建设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尤为关键,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广大师生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确保广大高校师生吸收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知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校全面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做好网络文化的四个建设,开拓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网络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高琴,魏金辉.高校网络文化的管理机制研究[J].青年记者,2009(32).

[2] 姚连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

[3] 杨帆,李紫烨.建设现代大学文化与创新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J].学理论,2014(34).

上一篇:论宪法的司法化 下一篇:论刑罚理论对社区矫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