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02 07:31:38

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是当前生态建设任务中的重要一环,面对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仅仅依靠政府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能否构建行之有效的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利用市场力量为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持久资金动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湿地生态服务投资的概念界定入手,指出构建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的驱动力,运用相关经济学知识对机制构建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机制构建的具体做法。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关于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构建的理论,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01-03

1 引 言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系统交互接壤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蓄积营养物质、存储碳元素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1]。然而,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对湿地功能价值的浅见,湿地遭受了过度开发和破坏。以北京为例,20世纪80年代,北京湿地面积尚有7.5万hm2,到2003年只有不到2万hm2。

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任务艰巨,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能否构建行之有效的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利用市场力量为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持久的资金动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2 湿地生态服务投资的定义及内涵

借鉴一般实业投资的定义,对湿地生态服务投资的概念作如下界定:湿地生态服务投资,就是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于湿地生态服务产业的资产投入阶段,通过湿地生态服务过程使资金增值、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过程。按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来看,有公益性政府投资和私利性市场投资两种类型。从研究宗旨出发,本文研究对象只限于私利性市场投资,公益性政府投资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同一般投资目的一样,湿地生态服务投资也是为了获取利润,然而,湿地生态服务的特别属性,使得这一投资行为具有特别的内涵:

2.1 一种公共品的私人提供行为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是一种公共品的私人提供行为。公共品私人提供理论认为,公共品排他程度的不同、排他技术的出现以及利他主义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人同样可以提供公共品,且比政府供给效率更高[2]。湿地生态服务投资就是由私人投资者以社会资金承担服务成本、并通过收费等方式取得投资回报的公共品提供行为。

2.2 一种自然资本投资

从资源与生态角度看,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是一种自然资本投资[3]。人类对自然资本的过度索取,使自然资本成为比人造资本更加稀缺的经济要素。对于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以投资的方式维持自然资本存量不变甚至于增加,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其生态意义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2.3 一种产业投资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是一种产业投资。生态服务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类的承认,其经济价值实现的途径与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中,这使得生态服务很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极具投资价值的 “绿色产业”。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湿地生态服务投资需要得到政府的更多产业优惠政策。

3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构建的驱动力分析

(1)政府对市场投资力量的兴趣。作为公共财产的政府财政,即便富足,也常常因使用的免费性而导致分配紧张。湿地生态破坏严重,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进行湿地恢复与保护,会给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且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来是遭到怀疑的,这也使政府对高效市场资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2)社会资金对新兴获利途径的兴趣。在竞争激烈的微利经济时代,社会资金始终在寻求着新的投资获利机会。新兴产业常常是富有吸引力的,敏感的投资者可以从新兴产业投资中获得市场先机,抢占市场份额并依赖先行经验获得竞争优势。作为短缺资源,湿地生态服务产业化运行趋势日益明显,把握时机,构建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引导感兴趣的社会资金进入湿地恢复与保护领域,可以形成投资方与政府双赢的局面。

(3)社会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总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经济增长常常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以生态服务的市场化为运行前提,把湿地生态服务作为投资对象,通过生态服务获得价值增值,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获得生态收益,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4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构建的制约因素

4.1 湿地生态服务产权制度缺失

投资想要顺利获得回报,投资者必须对所投资的对象有确定排他性、单纯经济性质的权利,最好还是可分解、可交易的法权[4]。湿地生态服务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在人类生活不致影响地球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是一种并不稀缺的自然资源。因此,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于将湿地生态服务当作大自然的免费馈赠,湿地生态服务产权处于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产权制度缺失。湿地生态服务产权制度缺失,意味着投资者没有通过湿地生态服务而获得经济回报的法律依据,这从根本上阻碍着投资者的投资动机。

4.2 湿地生态服务收费难

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获得预期利益回报,湿地生产的直接有形产品往往不足以弥补全部投资,通过无形生态服务获利是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构建的根本。然而,与一般有形实体商品不同的是,湿地生态服务从自然属性看,具有无形、不可分割、不可计量等特性,从经济属性看,又具有 “不排他、不竞争”的公共品属性。这些特殊属性使得如何对湿地生态服务进行收费成为一个难题:谁是服务消费者?消费者得到的是何种服务?怎样计量、分割并进行交易?交易价格如何确定?以何种方式进行支付?如何保证支付后的服务质量等等。以何种方式实现湿地生态服务收费,使投资者能够通过提供这种公共品获得预期利润,成为投资机制构建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为艰难的一环。

4.3 资本需求额巨大导致投资风险高

投资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中,除投资收益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资风险。湿地投资其实是综合性开发项目,湿地占地面积大,所需资金多,一个占地面积200 hm2的湿地投资总额要超过10亿,一些更大型的湿地则需要的资金更大,可能达到20亿甚至更多。过高的投资总额使得投资风险变大,对于市场逐利性的资金而言无疑是一个障碍,如何减少投资方的投资风险,是政府在构建投资机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5 湿地生态服务投资机制的构建

5.1 明确界定湿地生态服务产权

界定湿地生态服务产权,是投资者获得利益的前提。首先,要从理念上接受这种生态服务的财产属性。人们更习惯于把有形物品当成财产,事实上,湿地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着虽然无形、但是有用且必不可少的各种生态服务,就如同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是一种财产;第二,需要明确界定湿地生态服务初始产权的所有者。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湿地生态服务应该与湿地资源的财产所有权保持一致,遵循“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投资人因提供生态服务而获取利益的法律地位;第三,还要明确湿地生态服务使用者的义务。根据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规定两种生态服务使用者的付费义务,形成生态服务的市场需求。

5.2 形成市场化的投资利益回流渠道

市场化的投资需要市场化的利益回流渠道,为投资回收足够资金并提供持续投资动力。对于日益稀缺的湿地生态服务,人们的支付意愿也在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市场化运行的盈利空间,促使湿地生态服务市场产生。借鉴国际国内生态服务市场化实践经验,从湿地生态服务自身特点出发,有以下几种市场方式可以明确服务付费者、交易对象,建立排他性收费手段,形成投资者的利益回流渠道。

5.2.1 湿地生态旅游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消费需求。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资源,湿地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色,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朴实无华的原住民以及多年沉积的文化,对国内外游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建立湿地公园,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市场,通过有效的排他性门票收费,是投资利益回流的有效手段。

5.2.2 直接贸易市场

湿地生态服务的受益者如果数目较少且比较明确,就可以形成受益者与提供者的直接贸易市场。比如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市场[5]: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农业径流、酸性矿坑水等污水,与工业方法相比有低成本、去污能力强、管理简单方便、节约能源等优点。通过向居民及排污企业收取排污费,湿地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补偿。

5.2.3 新型生态服务市场

生态失衡逼迫人类不断进行生态保护的制度创新,因此催生了新型市场为湿地生态服务提供交易平台,已有或者潜在的市场有以下3种:首先是碳汇市场。《京都议定书》已经催生了国际碳汇市场,作为有效的碳控制手段,我国也应该出台类似的减碳政策,届时将形成国内的碳汇市场,碳排放企业及个人都是碳汇市场的主要买家;第二是生态信用市场。类似美国的湿地银行补偿,为减轻企业对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规定其可以向生态服务提供者购买所需要的生态信用,这样就形成生态服务信用市场;第三是遗传资源市场。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是生物遗传资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遗传资源的需求,并促使遗传资源市场的形成。湿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加强遗传资源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利益回报。

5.2.4 间接产品市场

湿地生态服务投资者还可以通过间接产品市场获得利益回报,生态标记就是这样一种间接的生态服务支付方式。所谓生态标记,就是对以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出来的有机产品进行认证,经过认证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卖到更高一点的价钱,这种比一般产品高出来的价钱,实际上就是对生态服务提供的一种间接支付。间接支付方式的关键,是能赢得消费者信赖的认证体系。

5.2.5 政府生态购买市场

对于公益程度高、无法确立排他性支付者的湿地生态服务,如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就可以由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出钱购买,由此形成由政府独家垄断的买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湿地生态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竞标等方式获得政府资金。

5.3 采取财税扶持政策

针对资金投入巨大带来的投资风险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财税扶持政策,增加产业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资金。可以采取直接财政贴息贷款制度,这种制度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而不影响投资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效率,具有政策性融资的杠杆功能,起到发挥拉动社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的“引致投资效果”;同时还可以采取低税赋政策,从税基、税目、税率各个方面合理建立税制,使这种公益性产业具有明显的低税赋优势,增加湿地生态服务产业的吸引力。

5.4 政府在机制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湿地生态服务市场化投资机制的构建,虽然依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但是政府在机制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首先,政府是机制构建的推动者。作为湿地投资的一种制度创新,政府在掌控政治资源、配置经济资源与界定产权制度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因而,由政府承担机制构建的推动者,可以缩短制度变迁时间,节约制度创新成本;第二,政府是湿地生态服务市场机制的完善者。投资利益回流依赖的是湿地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运行,但是作为一种不完善的公共品市场,湿地生态服务市场化运行需要政府不断提供相关制度因素,如市场交易主体、客体、交易规则、竞争规则等,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第三,政府是投资运行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参与主体。一方面,在公共性程度高无法排他的公益市场中,如具有潜在科研价值的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政府要充当直接的购买者;另一方面,在交易双方人数分散时,政府是理所当然的中介,需要担负起连接市场供需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 傅娇艳,丁振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3):681~686.

[2] 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2~118.

[3] 朱洪革.基于自然资本投资观的林业长线及短线投资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2):112~116.

[4]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58~261.

[5] 刘子钢.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07(2):120~123.

Study on Building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Ecosystem Service of Wetland

Zhang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 R. of China)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hat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y and conservation in the ecosystem building project, but it is difficult that all huge capital comes from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market system to create the efficacious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to resolve the dilemma in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y and conservation. Firstly, it defines the conception and category of the invest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power system about building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secondly, it uses economics theory to analysis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about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finally, it tables a proposal about the method of building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Passing research, it builds the theory about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and the theory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 base for constituting polices about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Key words: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investment mechanism; build

上一篇:校园植物环境特征研究 下一篇:云斑天牛对核桃树的危害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