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老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干预措施

时间:2022-10-02 06:56:18

孤独老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干预措施

孤独老人的心理特征和产生原因

孤独老人的心理特征主要有:孤单无靠,心情寂寞;焦虑烦躁,坐立不安;精神失落,空虚彷徨;情绪不定,抑郁寡欢。孤独心理产生大致有三种个人原因:一为没儿没女的老人;二是儿女都到城镇打工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三为心理状态不佳或精神有些障碍者。

干预孤独老人的社会措施

该怎么解决孤独生活,消除寂寞心理,解除失落抑郁心态?这是摆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面前需要考虑和切实解决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提倡三代同堂共同居住,给三代同堂共同生活的家庭以住房照顾。祖孙三代同堂,是我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是解决老人孤独的最好办法。要做到孝顺,就只有日夜同吃同住,提倡进城买了房的农村青壮年把老年父母接到城镇共同生活,老年父母能时常见到儿孙,也能缓解孤独寂寞心境。当然,三代同堂在城镇居住,对于经济处于中产以上的家庭也许困难不那么大,但对于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农民工而言,却是难上加难的大事:其本身工资不高,房价又高昂,哪能够有个大套房呢?这是最为现实的问题。国家可以采取给三代同居:三代同(楼)层、三代同(电)梯、三代同(社)区的人们优先供应廉租房、保障房的政策,对自购房者实行“三代同堂”住房补贴。

实行农村或城镇社区关照制度。在目前大变革的转型时期,能够做到“三代同堂”居住的毕竟少数,大量的农村和城市老人还无法摆脱孤独。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行为艰难或者卧床不起的孤独老人。更是十分需要他人帮助。首先,要成立无偿志愿者队伍。要组织左邻右舍的邻居或近亲,经常关照他们的饮食起居。如:龙岩一些地方推行“三结合照料储蓄社”的办法就可以在农村推广。其次,建立有偿的照料服务队。需要照料的老人中,有的是离退休干部,有离退休养老金;有的老人虽无经济来源,但儿孙收入不薄,可以支付照料费用,这些老人需要照料都应该自己支付服务费用。第三,建立精神慰藉闲聊组。组织社区内有文化、会闲聊、会玩乐的青少年、中老年人,三五成群不时上那些孤独老人家中聊天。

开办老人心理调遣培训班。现在很多城市、乡村都有诸如老年大学学习班、书画协会、文艺宣传队等组织,也有门球、台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大大缓解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而对那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们,除组织志愿者上门读书、读报、讲故事之类外,更要组织培训有偿服务人员和元偿志愿者学会解开老人思想疙瘩的思路、办法和措施,这就需要地方党政机关聘请心理专家、医学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

(“照料储蓄社”是福建省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由村里妇女自发组成的一个互助团体。2008年3月,北团镇溪尾村计生“三结合照料储蓄社”。最初由几个妇女组成“义务挑柴队”。义务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柴。后来,在镇、村两级的引导下,动员、吸收计生管理员和一些育龄妇女组成“姐妹乐园”。以劳务、现金等形式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一些计生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编者注)

上一篇:秒用文化乐“农家” 下一篇:塑好形象,争当优秀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