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2 06:18:23

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 美育的本质是培养美的精神,其重在感受和领悟。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地方,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美育教育 作用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提到体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健美的体魄、优美的体育动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逐渐深化,审美水平也大为提高。体育教育来源于实践,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它不但要求学生强身健体、培养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更将深刻地影响其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尤其是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更是责无旁贷。体育课是对学生加强美育教育的极好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锻炼意志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发掘这些潜在美的因素,可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身体美、运动美和心灵美。这些因素在教育人的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体育教学中的健与美以它独特的风格,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影响学生的情感,这不是单纯靠说理,而是靠形体动作打动人和感染人的。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首先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情感有所了解,并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进行应用。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体育教师应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优雅的行为、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在平时上课时,要穿着大方得体,口令洪亮,情绪饱满,态度和蔼可亲,讲解生动形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共鸣。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语言,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也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简短的表扬性的语言肯定成绩,既鼓励优秀学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教师要力求语言美,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用词准确、口齿清楚、口令清晰,而且语言要文雅、和气、谦虚,带有启发性、鼓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优美熟练、自如轻松,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勇气,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蕴含着的美育因素,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感受美、创造美的可能,而且可以丰富学生对美的情绪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力和情感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和表现。通过运动学生可以培养运动美、行为美。在运动训练中,动作技能要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受,培养感受性就是审美活动。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对美的反复体验中,能大大增强感受性。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灵活、敏捷、快速反应等能力。美融汇在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体育运动的美是通过形体美、技术美、动作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娴熟和谐、优美大方的技术动作,给人以刚毅、潇洒的美感。体育教师应具备正确、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把每个动作都示范完善,通过完善的示范动作把体育运动的美充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感受体育运动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情趣。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强调动作的准确、规范、优美,以美的动作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生活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形与神的有机统一。体育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需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培养人的坚毅、顽强、勇敢的精神,运动场上集体项目的默契配合能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奉献精神。运动的过程,就是人感受真、善、美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运动中的言行和表现,并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

体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塑造学生正确形态,行为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欣赏人体美,让学生知道站立时的探头、耸肩、歪脖、含胸、驼背、塌腰等,既是不正确的,又是不美的。还要让学生消除对形态美的各种误解,例如把肥胖当成丰满是一种误会,把纤弱当成苗条是一种错误,把粗野当成勇敢是一种颠倒,把无病当成健康则是一种无知,使学生放弃自己的偏见,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美,让他们学会根据人体美的规律去追求适合于自身体态特点的美,苗条而不纤细,丰满而不臃肿,魁梧而不单薄,灵巧而不瘦小,使学生感到美就在自己的身旁,只要正确地去追求,就会得到。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塑造健美的身体,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锻炼者都希望有强健的体魄、健美的肌肉、动人的曲线,协调、优美的姿势,追求身体美的过程,能唤起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健美的体魄离不开健美的体格,也离不开健美的精神气质。当发现有的同学对美的标准认识不清,单纯追求穿戴,渴望纤细的形体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明确指出塑造人体美的关键是拥有优美的形体姿态,既能展示个人的才华与修养,又能掩饰相貌平平和身体缺陷,同时还能体现出高雅的气质风度。另外,优美的身体姿态不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主要靠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通过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体格,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注重锤炼学生顽强的毅力及战胜困难的信心、抗御挫折的能力,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健美的体魄投身于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

体育教学不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幻灯、图片资料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健美”的体魄。在此基础上,我们严格训练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通过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从形态和技能上完善人体,使学生感受人体美,热爱人体美,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身体姿态,形成良好的站姿、走姿、坐姿,使身体发育正常、匀称,获得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形体、姿态的美感。

在教学比赛中,因求胜心切,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守规则、损人利己、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些行为加以批评教育,使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学生理应做到行为美和语言美,懂得遵守规则、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针对学生在运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要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可以收到极为良好的教育效果。

场地器材布置的美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直观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安全有效、井然有序的器材场地布置,不仅会给学生一个美的印象,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鉴定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平时应多积累美学知识,勤动脑筋,课前认真备课,从教材中去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策划,充分利用美学知识,把场地设计得美观清晰,器材放置得和谐有序,营造一个安全有效、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处优美的环境中,由喜爱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对美的欣赏,陶冶美的情操。

体育教师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美于教。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配乐体育练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让学生在优美悦耳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由运动引起的单调感和疲劳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其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教学效果。在练习中运用配乐练习,要注意掌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准备活动练习时应配以清晰明快的音乐。基本部分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相宜的音乐,使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练习的内容相吻合,达到统一和谐;结束部分进行放松活动时,应配以轻松愉悦缓慢的音乐。实践证明,配乐练习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大力提倡体育与美育相结合,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目的在于使学生身心既善且美。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美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对学生陶冶心灵、完善行为、培养道德品质,而且对强化体育教学效果,都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上一篇:浅析外因对体育舞蹈竞赛成绩的影响 下一篇:小学英语口语作业评价的策略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