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

时间:2022-10-02 06:12:30

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

【摘 要】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随班就读为某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机会。随读生的教育已经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但有效管理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就学校管理实际经验出发,对随读生的教育、管理、政策等做经验性的总结介绍。

【关 键 词】 随班就读;管理;氛围;政策

学校往往会遇到智力发展缓慢、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学节奏的孩子,或是肢体、视力等方面有不如正常儿童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随班就读生。他们犹如一只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难以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滩之舟,使他们扬帆前进呢?

我校在积极开展国家级子课题“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教学实验后,从中有了一些收获,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思想上给予关爱,在学习上给予倾斜等途径,保障了随读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理清思路,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位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随班就读为某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我校的随班就读儿童几乎都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生活压力、思想观念等因素,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就是一项非常严肃、艰巨的工作。既然这些儿童进班学习,作为学校、老师就有责任摆正位置,把随班就读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认为普通生都顾不过来,哪来那么多精力去教随读生,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因此,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尤为重要。形成校长、教导处专人负责,各班主任任组长、各学科老师参与的随读教研网络,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效推动随班就读工作。

二、入口畅通,“一个都不能少”

学校敞开校门,对每位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编入相应班级,让他们享受正常儿童的教育。做到“一个同步、四个同时”,即发展特殊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同步,研究部署、检查评估、计划总结、表彰奖励同时。

三、为随读生营造爱心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皮格马利翁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所以,学校应该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正确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1. “爱能融化冰川”。对随班就读的教师,我校一直坚持“精挑细选”,把有爱心、有耐心、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该项工作上,要求教师把随读生看作是可以成功的艺术品坯子,对学生做到“精雕细镂”,促使他们闪现出各自的灵光。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各班把随读生对象安排到教室前排就坐,便于辅导;在课间游戏中,师生积极邀请他们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学得有趣、有效。

2. 友爱塑心灵。每一名随读生都有“互助队”,多则五人,少则两人,从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一个“关怀网”,不但能使随读生的身心得到照料、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培养了其他学生的助人精神、善良品格和美好心灵。

3. 实施“爱延续”。国家已经将随读生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入学前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摸清底子,制定长期教育计划;小学毕业时,我们为中学提供资料。前通后达,形成随读工作的良性循环,带动社会力量来关爱、尊重他们。

4.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随读生作为弱势群体,长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就成为老师们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给“跟读生”信心。

其次,教师们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读生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不分课内、课外,关心、爱护随读生,从表扬赞赏开始,帮助他们首先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再次,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5. 利用资源教室,给随读生学玩结合的天地,让他们找到童真、童趣。配备专门的图书、玩具、模具等,让他们玩中乐,玩中学,学中玩。

盈盈之春水,是开启搁滩之舟的外因。在这样处处充满爱的环境中,如果用过多的制度来管理,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别扭;没有更多制度的管理、规定,老师们爱得更自在、更坦然、更真切,教得更认真、更带劲、更投入。

四、健全的成长档案

1. 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从第一线了解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再在筛选的基础上严格各项手续,不将随班就读泛化;第二,保护学生隐私,不向社会公开;第三,规范随读生档案建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归档,并定期督促检查;第四,不隐瞒学额,随读生册上有名,落实学籍管理。

2. 从建立随读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开始。由个案组长班主任老师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动态等方面逐项如实记载,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注意收集随读生检测原始记录、学籍卡、个别教学(训练)计划、辅导记录、作业和试卷等,每学年存入个人记录袋内,做到随读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便于一线实验教师对症下药。加强随读教学实验研究,定期检查,并开展好随读班主任经验交流、教案评选、教研课等活动,使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得以推广。

五、针对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 五个“适”。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力求接近随读生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二是拟定教学目标“适度”,使随读生能够接受;三是设计教学方法“适当”,注重形象直观,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记忆深刻;四是作业难度“适中”,使其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评语多鼓励;五是课堂气氛“适宜”,营造和谐氛围,使随读生在困难之处得到帮助,闪光点得以发挥。

2. 两个“优先”。提问优先,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给随读生回答;辅导优先,随读生迫切需要教师的指点、“搀扶”,教师在随读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精心设问,帮他们梳理思路。

3. 两个“及时”。及时发现、记录随读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有效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将“成功――赏识”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六、评价、政策倾斜

1. 强调个别纵向综合评价。为了加强对随读生的质量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个别纵向综合评价。要求老师建立学生档案和观察笔记,采用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因此,随读教研组针对随读生智力和健康等不同程度,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再照此目标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口头、书面、操作等考核形式,试题可分类、分段、分期出示给学生,让随读生在无心理障碍的气氛中进行。

2. 政策倾斜。作为在智力方面有残疾的学生,他们做同样一件事,要比一般人付出得多。因此在评价上,教师要作政策倾斜,给他们网开一面。在学习成绩评定上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分层比较法”,打破了传统“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的“横比模式”,专为随读生设立“进步奖”,使他们在纵比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燃起积极进取、走向成功的火把。

3. 一个个随读生不断进步,促进班级、学校质量的上升,让老师们更有成就感,干劲儿更足了;孩子们在学校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学习也带劲了;家长看到孩子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快乐成长,心也宽了,脸上也有笑容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为了使这些搁搁浅之舟战胜激流,驶离险滩,躲避暗礁,扬帆远航,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我们深信: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每位随读生都会像花儿一样幸福成长、绽放芬芳!

【参考文献】

[1] 熊琪,王辉. 近二十年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M].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9):33~38.

[2] 唐如前. 关于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J].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0(5):91~92

[3] 刘春玲, 杜晓新,姚健. 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0(3):34~36.

[4] 金Z. 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6):53~57.

上一篇: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课堂达标检测在高效课堂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