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oodle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2 05:53:19

浅谈Moodle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如何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益,以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总目标。本文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入手,论述了Moodle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势。

Moodle( Mo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的首字母缩写。它是由澳大利亚的Martin Dougiamas博士设计开发的,黎加厚教授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正如Google的中文名“谷歌”,蕴含“丰收之歌”的含义一样,“魔灯”则蕴含“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魔法师,而Moodle则是他手中的那盏阿拉丁神灯”。

那么,Moodle是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扬长避短、发挥最佳效益的,首先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堂常用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在探讨科学课堂有效性时,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重新审视,追问其必要性及实效性。

在《建立主题网站》一章的学习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制作主题网站的方式,学生以3-4人一组。信息技术课一周一课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水平差异,因此分组基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原则,学生自由搭配。组长也是由组员推荐的。结果两节课下来网站制作进度很慢,即使提供了学案和素材,有的学生依然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我只能将学案步骤讲了一遍,然后再替组长给每位同学安排了任务,效果才好了很多。而且制作过程中,有些学生问:“到底做什么啊?”还有的学生抱怨:“总算不用全部都我自己做了”如此之类的……引人深思……

因此,我归纳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如下:

一、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师生间缺乏交流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水平及兴趣爱好,分组时只能以学生自愿及共同的爱好为原则,其实这样做弊端很大,往往达不到异质分组的效果。同时,在小组活动时,师生及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缺乏对小组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主题网站的制作大概需要5-6课时,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往往是对作品的总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必定难以对小组学习进行全程评价也无法通过评价约束学生的小组学习行为,从而得出的总结性评价将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三、学案形式单一、交互性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常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所用学案均为word所制,对于一些常规教学活动word学案足够达到要求,但对于以小组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明显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交互性差难以了解学生水平及时调整。

四、组内积极的相互依赖未形成,缺乏组间竞争意识

积极的相互依赖是指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它要求所有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的相互依赖主要集中于共同成果或者实现小组目标的相互努力上。要使每位组员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如果缺乏这种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那么如何很好地解决上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认为moodle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有其自身的优势。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由于它是开源软件、免费、设计的教育理念先进,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其功能越来越强大,成为国际上首选的能够代替Blackboard的适合中小学基础教育选用的学习环境。

Moodle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灵活、丰富的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

第一、moodle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促进互

面对面的促进互和交流活动对学习能产生直接促进作用。把moodle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学习者一方面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促进交互,另一方面可以在面对面交流有障碍或不方便时,借助平台进行交互。把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于像高中信息技术课这样课时较少、信息化因素较多的课程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在我的课堂上,moodle是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辅助平台,因此学习者在课堂上是可以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不少课堂活动都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还鼓励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评价方式

小组协作学习评价通常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Moodle平台自身提供了与其他网络教辅平台不一样的评价方式,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工具利用,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它提供的评价方式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我在实践中,主要是从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如登陆次数、回帖数、作业完成情况、提供资源的多少、小组成员对他的评价等)来判断其在协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当然不仅仅是从量上进行评价,还从他们发言的内容、提供资源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同时也考虑了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看各成员在小组协作过程中所作贡献的大小。

第三、moodle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生动、操作性更强

Moodle平台中包含了课程的创建与管理、论坛、在线测试、互动评价、作业和练习、资源、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班级和小组、词汇表、日志、wiki和问卷调查等教学功能,这些教学模块与网络上常见的类似功能有很大区别,所有模块都针对网络教育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其中集成的webquest、PBL等活动模块是协作探究的重要方式,为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整合到课程设计之中,平台将活动和资源融为一体,使教学更生动、操作性更强。

第四、moodle较易实现科学分组并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

Moodle提供了可见、独立和无小组三种分组方式,这在很多模块和活动中都可进行选择,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不同的小组,这有利于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发挥他们的个性。在进行分组时,可以利用moodle自带的问卷测试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作为分组的部分依据。我认为,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变化,也可以根据时间而变化,如每季度重建一次小组,这有利于学习者与更多拥有不同经历和能力的人交流,也可防止小集团的形成,同时有利于整个班级在协作学习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Moodle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如何用好它并更好地为小组学习服务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moodle课程设计》 黎加厚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论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的重要性 下一篇:润物细无声――浅谈批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