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师生易位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02 05:46:47

尝试师生易位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了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何谓高效课堂?《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中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从而开阔思维,学而致用,提升境界。师生易位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并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得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全新体会,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这里所提到的师生易位教学,绝非是要纵容学生的口味,教与学都是不能单凭个人感情倾向的,单凭个人的感情倾向,无疑是在纵容自己和学生任性,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全程参与其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一、指导制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所以,教师要在设计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本学期本单元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本课的基本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师生易位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本册本单元的目标出发,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只有制定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明确本文的学习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师生易位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分别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和《孙权劝学》。这个单元所选的人物全都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是首次尝试,很多学生都不知如何制定学习目标,如《邓稼先》一文,其中一个学习目标是“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的特点”,对于这个学习目标,学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伸出援手,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从中分析出编者出题的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讨论,终于制定出了较为可行的目标,并根据他们自己在预习时的体验和困惑,确定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环节,如果教学目标用行为动词加以描述,学习方向会更清晰明确。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以前的学习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是老师要我学啥我就学啥,至于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生并不清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知道了,原来我掌握了这个目标,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准备。学习目标更明确,也就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并且前后知识也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此外,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

二、协助编拟学案,做到先学后教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编好学案后提供给学生自学。既然师生已经易位,那么学案的提供者当然也改由学生。教师先给学生一个学案的基本框架,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学案。学案的编拟其实就是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编拟学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课文,独立思考,对于个人学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提交学习小组讨论研究,经过小组讨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交课堂由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在编拟学案的过程中,一开始学生也走了不少弯路。如在编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案时,有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照抄过来,还有些学生是把作业本中的题目直接照搬,根本就没经过自己的思考,即使有的问题很简单,也照抄不误,没有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学案不能很好地起到导学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指导就非常有必要了。在进行言简意赅的点拨后,有些学生有所改正,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习惯于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育。于是,又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重新进行小组分组,力求每个组都有学习优秀生与后进生的组合,来指导学生的自主预习。经过几次的努力后,大部分学生学会了编拟学案,尽管有些学生的学案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是真正地思考过努力过,是自己智慧的结晶。

通过编拟学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发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和同学合作编拟学案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有了收获,在布置任务时要由浅入深,有计划地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要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简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过去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编拟的学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为以后的学习作好正确的引导。

三、鼓励登台展示,培养多种能力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初中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相当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渴望在某些正式场合有一席之地。师生易位这种教学形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尝试成功、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在做好前两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登台演示,借助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表演,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在知识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有了全面充分的准备,平常发言主动积极、综合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讲台上有了较为出色的表现;台下的同学,由于上课的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给了学生新鲜感,少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拘束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争辩,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些效果是老师授课未必能达到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恰当地运用了讨论,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也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会”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的要点,对别人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的发言。教师还要协助上课的同学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上课的秩序。教师自己要以听、看为主,根据学生的反应,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及时作出最恰当的选择。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新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为下面的总结点评做好准备。

四、总结课堂表现,点评学习得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要紧密结合,对学习和上课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点评其闪光点和不足点,为以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学生讲课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进行总结。总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学生总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本次学习的主要收获,尤其是上课的同学,更要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上课的目标确定和流程安排,以及本次上课的体会,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并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如一位学生这样总结:“我上的课文是《孙权劝学》,这是一篇文言文,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词翻译外,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上好这篇课文,我查了许多资料,如我们大家手头都有的词语手册(同学们对这一资料往往弃而不用)、作业本,还有就是诸如同步练习、全程自测与评价等,《三国演义》中有关孙权和鲁肃的一些故事,此外,还上网查询了有关这篇课文的一些资料等,可以说掌握的资料比较多。”他的课因此讲得生动而信息量丰富,深受同学们的好评。有不少同学在活动过后普遍感到当老师不易,对老师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当老师也不是好当的,要先备课思考,上课时还要看同学们的表现,每走一步都要先三思而后行。”“上课时太紧张了,还没上之前,觉得挺容易的,可真的上的时候,正好相反,正想对大家说,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对面的同学似乎不是同学,而是一些严肃的考官似的。当一次同学‘老师’真难啊!”“课上完后,我感觉自己长高了许多,认识了许多,并且大大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我真正感觉到了一个老师的辛苦。”“下次如果上课,我要上的慢一点,让同学们都听懂,而且我自己也要准备得更充分,使同学们学得更好。”

第二步是教师总结,首先点评全体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上课同学和在课上表现比较积极踊跃的听课同学,为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次,通过学生的总结,引导学生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掌握通过分析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一些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再次,对集体讨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中那些疑难的语句。然后,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答题方面的一些技巧,做到学有所成。最后,再次强调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还能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五、检测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智慧技能,要把规则牢固掌握、运用纯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一观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仅靠课堂中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中的讲授只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如果没有检测和练习,学生是很难把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的,而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高效益也就会因此大打折扣。所以,在结束课文的学习后,进行相应的检测与练习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教师根据课文的学习目标,提前从基础知识、情感目标、能力提升等方面设计检测题,在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当堂进行。

如在学完《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后,设计这些检测题:解释“辞”“治经”“涉猎”“更”“及”“往事”“就”“见事”等实词和“但”“乃”“以”“邪”“耳”“乎”等虚词,翻译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孙权和吕蒙的人物特点,吕蒙读书迅速长进的启示等,拓展延伸,做一个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语段《邴原泣学》。

这个环节,就学生而言,通过多次的重复呈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此外,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也会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

作为教师,要引起关注的,就是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数量和难度适中,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查漏补缺,绝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因素也很多,如课前的周密准备、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等,师生易位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待于实践的更多检验,但愿学生更乐学,教师更乐教,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陈霞.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文化时报,2007.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新平.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探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

上一篇: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综合探析 下一篇:开展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