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02 05:26:11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也通过逐步试点在全国展开。在开展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增加了继续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但是与此同时,高中语文课程在改革期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主要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对目前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因为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都提出了不同要求,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改革有较深入的认识,要有全新的观念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全面发展,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很好的统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一、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做到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性教学

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的话我们会知道,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让自己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看待问题时用发展的眼光,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的影响,因为教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的领路人、指引者,在语文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样他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对教材创新,对教学思想创新,从而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高中语文教师在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的时候,要具有创造性,不能再以课改以前的方式来对教材进行理解,要从各个方面来发现教材中的新颖之处,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创新教育是新课改最重要的教育理念,高中教师应该将这一理念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并且随时更新自己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的信息,避免因循守旧。

1.转变教学方式

语文新课改下的教学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能满足的了,这就意味着教学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向现代化教学转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灌输”,由教师将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其中省去了最重要的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无法体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重复甚至呆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而新课改下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就应该改变这种单一、呆板的状况,进行多样化的教学。现代化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且这样的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转变观念,进行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学生每天被淹没在题海中,以至于忽略了许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的东西。所以在语文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不再培养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要将增加学生的知识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并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真正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改下的语文教育要站在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上进行教学,在进行写作教学或者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塑造学生的人格相结合。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1.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掌握好关于文字、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在空余时间不断增加自己的课外知识,因为语文是一门运用很广的学科,所以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水平。

2.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

在新课改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并且能以更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自己所要传授的内容。坚实的理论功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管理也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究,找出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创新性,促进语文新课改的开展,最终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黄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D].四川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高效学习高二地理 下一篇:播种好习惯 收获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