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合理避税问题探析

时间:2022-10-02 05:01:04

企业财务合理避税问题探析

摘要:合理避税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合理避税,是指企业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使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及方法,尽量减少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纳税税额,是一种合法的、积极的企业活动。本文分析了企业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介绍了企业合理避税的相关技术,为提高企业财务合理避税效率及合法性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合理避税;筹划技巧

一、企业财务合理避税概述

(一)企业财务合理避税概念分析

合理避税是在不违背国家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科学合理的组织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明准确的学习撑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充分发挥资金时间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以将合理避税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相结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问题越来越多,合理避税工作越来越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而更重视合理避税工作。

(二)企业合理避税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合理避税的前提是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合理避税的方式,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会对国家正常税收造成损失。对于国家来说,法律范围之内的合理避税,不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因此也不会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失,还能够促进国家税收的稳定;对企业来说,通过合理避税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关于企业的政策种类繁多。在这种宏观条件之下,国家对企业的法律政策数量多,分类细,而且各个法律法规之间变更频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跟上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变化,针对自身做出应对高负担税负的筹划,从而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一)政策优选法

我国的税法体制中存在许多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提供了较大空间,通过政策优选或者用合法的手段,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实现纳税筹划。例如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中关于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的变更、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从10万元上调至20万元等。国税局还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的所得税政策,缩短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把应该扣除的相关税费一次性在税前扣除,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二)经济合同法

经济合同是企业经济业务开展的主要凭据,也是国家征收企业税费的重要依据。我国的税收的实现以票据为主,这样的形式不能解决所有纳税义务发生的问题,国家常常会将合同作为确认企业纳税义务发生与否的依据。经济合同法,是指企业在进行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充分分析合同涉税条款,通过调整涉税条款实现节税,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税收利益。

(三)转让定价法

转让定价法以企业间的关联交易为基础,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或者商品的转让价格,调节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从而节约企业税收。在转让定价法中,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无形资产、劳务费等方面内容。例如贷款利息,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充分利用关联企业,可以通过无息借贷实现利息税负的削减,关联企业也可以将资金以负债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规避所得税征收。

(四)重组法

在合理避税中,重组法即为企业资产、组织机构、股权等方面的重组,以重组形式改变纳税方式,实现节税。这样的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可以通过ERP系统进行。在重组法中,典型的方式包括企业核算形式改变、新设公司、企业兼并重组等。

三、企业合理避税技术分析

(一)免税技术

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免税经济体,免税技术正是基于这些经济体的经营模式开展。免税技术,就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将企业性质转变为免税性质,或者从事免税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其中,免税人主要包括免税机构、团体及自然人。当然,免税技术的实现需要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进行变更,因此,这一技术的操作难度较高,实现成本较大。

(二)减税技术

减税技术在企业的合理避税中利用范围相当广泛。减税技术,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充分依据法律规范,实现企业税收的减少。一般情况下,国家实施减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通过企业税收减征,可以实现对弱势企业及弱势群体的扶持,包括:对遭受自然灾害的企业进行扶持,可以减轻或者免除企业一定时间段内的税负;对下岗失业人群再就业的扶持;对重大疫情或者重大经济事故中受影响的企业实行优惠,属于照顾性质的税收优惠。第二,通过税收减征,国家可以通过杠杆调节国家资源分配,鼓励行业发展,实现国家产业结构优化。例如高新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属于鼓励性质的税收

减征。

(三)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充分利用税率的差异进行合理避税,主要包括企业类型差异、行业差异、国家及地区差异等。

(四)合理定价法

合理定价法,是指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自身产品价格进行控制,利用税收优惠控制所得实现时间,达到降低应税所得额,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

(五)税收抵免技术

税收抵免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前提下,企业使用增加自身税收抵免额度实现节税的方法,主要包括国外所得税抵免、研发费抵免等。

(六)税收扣除技术

税收扣除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扩大业务活动中出现的扣除范围、宽免范围、冲抵额度等可抵扣项进行的合理避税,或者是调整不同期间的扣除税额实现的节税。例如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用等方面的列支,可以运用此项技术。

(七)税收分割技术

税收分割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是自身资产在多个纳税主体之间进行分割,实现直接节减税款的技术。例如合伙经营,可以实现所得税平分;个人承包经营,按照承包项目所得税进行个人所得税征收等。

(八)固定资产折旧技术

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可以实现企业节税。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应用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税制因素、通货膨胀因素、折旧年限因素以及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实现科学高效的合理

避税。

四、企业财务合理避税建议

(一)提高对税法的了解

对税法深入的了解是企业进行有效合理避税的前提,企业应当不断强化对税法的学习,了解最新的税法知识,保证合理避税的合法合规性,履行好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要充分了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法律规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前扣除项目以及新关联交易,实现良好的合理避税。

(二)强化合理避税的认识,积极培养企业合理避税的管理人才

新时期对税务筹划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相关税法和有关政策,而且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以及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内部讨论或者组织专家讲座,培养合理避税人才,强化财务人员素质,也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如聘请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方式解决人才匮乏的现状。

(三)重视合理避税的整体性,采用先进的合理避税方式和手段

企业的税务工作者需要有整体的全局观念,站在企业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角度全面的进行合理避税工作。这种全局观念在大型企业中重要性更为明显,例如鞍钢集团,其分支机构纳税人达36户,直接间接纳税人达679户,且涉及税种数量极多,纳税量大,鞍钢集团在结合了情况之后,发现普通节税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节税作用,通过对比,在投资上选择并购、税收优惠政策上选择安置残疾人与新产品和环保产品并行的纳税策略,根据相关规定,残疾人工资加计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这就抓住了整体性原则,可以使得企业在所交税费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声誉。对于中小企业,国家也提供了较多的优惠政策。例如,在创业投资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投资,国家允许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应纳税额进行抵扣,对于符合环境保护类别的企业以及投资项目实行免征或者减征所得税的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国家扶持产业可以按照15%的低税率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所以,企业如果对合理避税方法充分了解,合理避税的空间依然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沈祥明.浅谈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3(5).

[2]王云海,安莉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筹划探讨[J].时代金融,2015.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奥凯龙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浅析医院后勤的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下一篇:旅游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