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讨论实效

时间:2022-10-02 04:26:17

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讨论实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讨论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全体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讨论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学生研讨的平台。讨论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关注学生应该知道的东西和在研讨过程之中和其后能做的事情,同时,设计讨论问题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些讨论问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学生能够运用来自他人的线索,利用他人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经过交互式、反思性的相互作用,转化并提高个人意识。

无论是课前精心准备的讨论题目,还是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讨论题目,都必须具有以下特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综合性和适度性。

二、讨论时机的把握

在实施讨论式学习时,切忌将课堂讨论仅仅当做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讨论频率不宜过高,因为频繁的讨论无形中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讨论止于表面,不能深入,也使其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失去新鲜感,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为讨论而讨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讨论式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把参与人员不同的思维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因此在组织讨论学习前,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它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要先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在讨论中不断地补充、修正和提升。只有这样,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启发,思维才能不断碰撞,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讨论结果的评价

教师还应适当将个人与小组的成绩挂钩,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应依据具体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可适当结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或组间互评和师评等方式,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同时也了解评价标准,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健康进行。

总之,课堂讨论式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实践、探索和研究。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艺术 下一篇: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