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负外部经济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2 03:51:42

西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负外部经济问题分析

[摘要]物流是对经济社会统一协调合作具有高要求的经济活动,它不仅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负外部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对西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区域一体化及发挥西部资源优势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负外部经济;物流规划;能源物流;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16-02

1 外部经济与政府作用

外部经济是指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其他部门造成了影响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有益的影响称为正的外部经济,有害的影响称为负的外部经济。存在外部性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度地干预。物流业是社会统一协调程度越高,效益越明显的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物流业必定存在着外部经济。

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是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物流业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我国也急需大力发展。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依靠现阶段市场自发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及调节,显然跟不上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业的需求,而且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设备,这个前提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很难被实现。因此,我国政府积极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城市物流发展政策和规划,以期加速促进物流产业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

2 西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

城市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两个方面。城市物流的空间效用需要借助于城市物流节点这样的载体来实现。城市物流规划包括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规划、城市物流通道规划设计、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城市物流发展政策保障规划四部分内容。其中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规划是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最为关键的内容。城市物流节点按物流节点的主要功能与服务范围可以划分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种。此外,城市物流节点还包括公路货运场站、铁路货运场站、港口、机场等。西部城市地处偏僻,生产力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发展的长期滞后影响,现存物流节点的功能比较单一,分布相对散乱,集约性差,没有真正发挥现代物流节点的综合功能。因此,对城市物流节点的规划建设成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 物流节点建设过程中的负外部经济性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都在努力恢复经济,我国的主要国策是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而进行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兴建物流节点,争取得到资金支持。在这种政策导向的背景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速度较快,规模较大,负外部经济性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当前的低碳经济模式下,节能减排、能源的统筹规划被高度提倡,西部地区作为能源的产生地得到了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打破区位劣势产生的发展瓶颈,真正发挥其资源优势,但在这种快速建设的进程中,物流节点建设过程中负外部经济对西部地区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将是长久的,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片面加快问题。

3.1城市交通问题

运输是物流基本功能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我国西部内陆省区而言,通常采用的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基本运输方式。西部城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对物流节点建设的首要考虑同样是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而西部城市目前现有的交通状况通常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因此需要一边建设物流节点一边改造和新建道路工程。这些新的工程项目的实施虽然有效地配合了物流节点的建设,使物流节点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也使城市的交通产生了新的拥堵和原有交通设施的浪费。

3.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物流公共基础设施中公路、轻轨等道路建设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将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公路、铁路沿线原有的绿色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的景观建设;物流节点的增加会使地面运输车辆增加,从而导致运输系统中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伴随着大量废弃物、噪声及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随之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3.3城市化进程片面加快问题

由于市区或城市周边公路、铁路的开通将会带动一些住宅区的开发,将部分城乡结合地区的人口转移到城市,其他的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将占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将会缩小,其他便民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也会受到影响,随着物流节点的不充分利用,资源配置将出现不合理现象;土地资源缺乏引起地价上涨,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因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而片面加快的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并没有伴随相应的产业升级及人均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成本,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稳步发展。

4 解决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大力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在必行。我们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既要看到物流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正外部经济性,也要高度重视它所产生的负外部经济性。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必须在物流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它所产生的负外部经济性。

西部城市凭借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应从如下方面着手解决物流节点建设的负外部经济性问题:

4.1将城市物流与能源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

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资源产地,这里聚集着大量未开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高效、节约地使用并储备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由于当前我国能源供应链的突出问题是供应链管理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物流环节缺乏无缝链接,整合效率较低,建设协调、畅通的能源大物流系统迫在眉睫。能源大物流系统的构成必然是以地区和资源城市为节点构建的,在进行西部城市物流规划的同时,从以下四个方面把能源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建设站在既考虑紧密联系又区分各自分工的角度上进行建设,将会有效地节省土地资源和节约投入的资金、设备:

(1)进行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规划时,应充分比

较所建设节点是否具有重复性质,能否在已有能源物流节点基础上兼顾其他方面相关物流业务;

(2)进行城市物流通道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现已存在的能源物流通道,提高载运容量,扩展载运能力;

(3)在进行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时应充分发挥能源企业的规模大、资金足等优势,由主体企业牵头先开发、先建设、先进入平台,再带动其他企业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使用;

(4)在城市物流发展政策保障规划的制定实施方面,应优先考虑支撑产业及国家能源战略的保障实施,以此来更好地带动西部城市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4.2把环境问题列为评价物流规划合理性的考虑因素

物流业是一个渗透性很强的行业,它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而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也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污染环境产生的不良后果,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同时,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赢得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应站在绿色物流的起点上,在物流规划建设过程中考虑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城市物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扬长避短以起到保护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3对物流节点的规划建设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综合设计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现阶段西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正处于唯一强中心和边缘次级中心阶段向区域空间一体化阶段过渡的时期,简单的中心一边缘关系转变为多极结构,投资多分布于具有战略地位的次中心;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下,西部城市具备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区域战略地位的变迁会产生多种复合的区域利益关系,在区域利益未经有效协商、统一的情况下会衍生出重复建设、缺乏合作等区域问题。从物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降低全社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造成各种各样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西部城市物流节点的建设,先从制度一体化开始打破由于行政壁垒造成的市场分割和区域经济冲突,为物流系统的畅通和布局合理,结构精简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论

物流业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不应忽视东西部地域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在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重点是整合,而西部地区的重点则较多地体现在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新建和新增投资。因此,西部城市在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时更应考虑到物流活动的负外部经济性所带来的风险,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应全面衡量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对^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上一篇:天津滨海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物流理念的油品销售库存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