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02 03:05: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摘要:探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变化,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应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条主线,克服存在的问题,探讨图书馆发展的思路。

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馆藏文献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失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由中专、职高升格而来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其原有基础主要是中专时期的纸质图书和期刊,其多数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另外,近年来为了满足评估对量的要求,加上受经费的制约,不少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电子图书,用于满足生均馆藏册数的达标,有的馆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量相近,有的甚至持平,这显然是不切合目前高职院校读者的实际需要的。

2.以“评估指标”为建设准则,重数量,轻质量,馆藏文献未能彰显职教特色。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年年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但办学资源又明显不足,而“评估指标”又对高职图书馆有生均馆藏书册数的硬性要求,这就使得一些图书馆为了馆藏图书达标,用学校下拨的经费购买大量对教学和科研毫无用处的特价书,这就势必造成馆藏文献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的下降。另外,各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忽略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馆藏文献的要求,不注重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技能的综合素养方面的文献收集;不注重有利于学生等级考试实验、实训方面文献的收集,不注重本院教学、科研成果的收集。这就使得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能较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能彰显职教特色。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带给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变化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图书馆环境发生的变化。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大力推进,引发了高职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一系列的变革。一方面,高职的教学主体已由单一的学校演变为学校和企业,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有“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定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着技术革命和文献信息传播大爆发时代,文献信息数量和传播模式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外,现代网络文献信息数量呈井喷式爆发,已经突破了时空局限,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已难适应高职办学需要。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读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亮点是在教学中引人“企业”。为摆脱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本科化的倾向,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特点,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使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相得益彰,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效果。随着教学从课堂到工厂的转变,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产生重大影响:①双师队伍建设。②教学教法改革。高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进行教学教法改革,尤其在教材编写上,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适用的教材。③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变化。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中实践实训大量增加,师生在课外需要阅读各种专业书籍,文献资料以适应这种变化。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1.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为定位,配置合理的文献资源比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在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的有机结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风格以及专业侧重不同,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也就不同。根据学院办学模式的定位,通过订购、征集、交换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适应文献使用者和其服务对象需求的各类文献,是我们高职院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宗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以基础知识教育和技能性用书为重点,依据学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形成自身馆藏特色和规模,突出本校重点专业的特色资源和馆藏文献的实用性,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和方案,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集文献。

2.注重实验、实训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16号文件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为此,图书馆要注重这方面信息资源的配置,对专业资料要注重“新”,补充内容新、信息新、最新出版的能够反应学科前沿知识的专业资料,基础类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如针对课堂教材的辅导书籍,比如案例集、方法介绍等类型的信息资源,以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应用类的信息资源应该是重点:一是对于专业文献资源,收藏重点应集中在有关行业工作和管理的具体原则、方法、案例、有关生产设备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以及行业领域最新成果等方面,突出实用性;二是建设特色数据库,适当缩减购买数据库经费,加大自建数据库投入,建设本校特色专业数据库、实训资料数据库、地方行业数据库;三是图书馆对学院的重点专业、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应相应增加藏书品种与复本,并重视对这些专业、学科相关文献资源积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除了注重收集各个专业领域内的应用类信息资源,还应收集交叉学科之间互相应用的信息资源。

3.重视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探索与企业技术部门的合作,建立校企互借的资源共享体系,这样企业就能在分享学校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把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材,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收集到图书馆,供学生参考,为学生将来走向企业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决定其无论是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辐射企业或服务行业,以系、部为纽带,积极与相关企业、行业建立联系,一方面承接企业、行业生产、科研课题的查询文献代查代检服务,另一方面搜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校企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开通校区合作通道。

4.加大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实施“双证书”制度和试行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取得毕业证书之外,还必须取得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各行各业的资格证书考试等。所以,针对学院专业和各个行业的技能鉴定的信息资源应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等技能型文献资料的收藏。

5.面向企事业合作方,开拓读者群。图书馆设置专人与合作企业单位联系沟通,宣传图书馆的利用价值,向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和合作企业人员实现借阅服务,发挥和加快信息文献资源的优势及流通,就增加高职院校与校外合作企业的交流渠道。通过合作企业培训的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会有更大的提升。而考虑到该读者群的流动性较强,图书馆可以采取不同的借阅权限,以保障文献资源的有效流通。

6.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除了收藏纸质书刊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子文献,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以适应高职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为教师提供最先进、最优秀的成果以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思维,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7.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一是高职院校的读者服务定位要服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并针对高职院校读者需求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服务体系。二是按照读者的行为方式和对外信息需求的情况来设计服务方案。三是努力拓展服务功能。改变将来读者服务工作停留在馆藏文献的上架、编目、流通等浅层次的状况,要根据读者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选择、开发,适当开展一些较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定题情报服务、电子阅览服务等,向读者提供高技术含量的增值消息服务。四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走近读者,走近教学和科研,听取读者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改善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保障。

四、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为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创新的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采取适当的措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竞争带来的压力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Z].教高[2006]16号.

[2] 周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1):139-140.

[3] 周立飞,陈向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

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10):53-54.

[4] 樊润慧.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J].科技信息,2010,(10):602-603.

[5] 林晓恋.从读者需求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J].图书

情报研究,2011,(11):78-79.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