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保密管理工作研究

时间:2022-10-02 01:35:57

数字化时代的保密管理工作研究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强数字信息的保密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保密管理工作存在保密范围界定不清、挑战认识不到位以及专业队伍欠缺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保密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培训考核。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保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42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 数字化条件下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对本单位保密范围界定不清

目前,很多单位工作人员对本单位的信息以及保密范围界定不清,不了解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销毁流程,不重视保密工作,导致出现“有密难保”“保密无用”和“无密可保”等诸多问题。应纳入保密范围的信息没有保密,而不应保密的信息则纳入保密范围,大大增加保密管理的成本。

1.2 对数字化条件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认识不到位

数字化条件下,做好保密管理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其一,保密管理工作的对象由原来的单一对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过去,现代化技术不是很发达,保密对象仅仅是一些纸质文件,但现在,新技术发展迅速,新设备不断涌现,如电脑、移动设备的保密的保密等,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其二,秘密信息由过去的可操控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一些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大了泄密的途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话等,也极容易引起信息的泄露。其三,信息的泄露引发的危害由过去的较小变得越来越巨大。一些新的体积小的移动存储设备的大量出现和使用,使得信息泄露的危险性加大。

1.3 过分依赖简单的程序化的保密检查

对于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是应该在计算机中处理还是应该在非计算机中处理,很多机关干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难以界定,经常会发生将涉及单位内部信息的工作在非计算机上处理的现象。这是因为,单位对计算机管理比较严格,在使用上有很多硬性规定,日常的保密检查也主要围绕计算机开展,而非密计算机经常是保密检查的死角,往往更容易发生事件。

1.4 专业性的保密工作队伍短缺

保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干部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影响。大部分保密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不了解保密工作。许多单位没有开展保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保密技术人员不到位,同时保密技术落后,许多设备的技术防护措施欠缺,单位内部的保密自查工作形式化、表面化。

2 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任何一个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做好保密工作应切实加强保密管理部门与信息化、信息安全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加强相互间合作交流。一些单位以为保密工作不会出现大问题,但这种保证只是暂时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日趋复杂,对保密工作造成的挑战也日益增强,一些新的窃密技术、窃密手段的出现时刻威胁安全保密工作。因此,加强保密工作不是一时之事,而应该时刻绷紧这根弦。这就需要加强保密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只有持续完善保密法规,加强保密教育,更新保密技术,严格保密管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安全,才能使保密工作持续推进,健康发展。

2.2 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代社会,保密管理工作与之前相比更加复杂、更加专业。数字信息安全保护替代了过去传统简单的纸质信息保密,对保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做好数字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专业人员和专业管理的工作。因此,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企事业单位来说显得尤为必要。要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保密理念和保密技术、保密管理方法,用他山之石提升自己,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切实提高单位内部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

2.3 提高技术支撑水平

加强保密工作,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技术标准。对照国家的保密安全技术标准,检验本单位的保密技术水平。要加大投入,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开展工作,及时更新相关设备,升级换代技术水平。经费支持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保障机制,切实提高保密技术水平。此外,还要将本单位的保密管理范围和通用的保密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本单位专用的保密检查工具软件,帮助工作人员潜移默化地提高保密管理意识。

2.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专业的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要加强保密工作就必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要在队伍成员的选拨、使用、培训以及锻炼等环节加强工作。其一,保密工作事关重大,一定要选用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对单位的保密工作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不随意泄露信息。同时要做事认真,严格按规定处理信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处置。其二,要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必要的惩罚措施,从制度上加强管理泄密行为。其三,应加强培训工作,及时安排保密工作人员参加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要采用集中专题学习、自学以及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保密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保密精兵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物蕴.中国保密法制历史初探――兼论近年来的保密法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2]余灏.我国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刘文静.政务信息公开视角下的保密工作――以南昌市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3.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高校公文处理系统建设 下一篇:关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趋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