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

时间:2022-10-02 01:06:01

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

作者简介:马征(1989-),女,汉族,山西朔州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摘 要:延安时期,我党历经艰辛探索,在十三年执政过程中初步形成了民生为本、民主自由、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基本价值观,整个边区团结一致,形成了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为我党由局部执政转向全国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延安精神的升华。而总结延安时期践行“延安精神”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经验,无疑对于当今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社会价值观;启示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壮大力量、实现转折、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时期,是党和人民坚定信念、艰苦创业的伟大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与民族革命的特殊且复杂的历史环境影响下,通过多方面的历练,初步形成了民生为本、民主自由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的基本价值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相隔数十载,但是他们都是指导中国革命与进步的精神依托。

一、国家层面――重民生、执民主、清正廉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民族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历史转变。这一切实践经验都让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团结广大农民,得到农民拥护的重要性。而决定民众对现实生活的判断的主要标尺就是他们利益实现的程度。[1]因此,在延安时期党特别注重执政为民,关心人们的生活问题,关心人民的利益,以民生为根本推动着边区建设。延安时期,党将一切关于民生的问题当作民族革命的大事来抓。就讲“大敌当前,不解决民主民生问题,就不能建立抗日根据地抵抗日本的进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且已经这样作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

当然民生问题历来不止于经济,政治民主乃是维护经济利益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提出:“召集真正的民主国会,选举真正的民主政府,执行真正的民主政策。”[3]延安也率先成为当时全国首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区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各种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崇廉耻贪的社会风气,提高了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化水平,谱写了党风廉政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社会层面――宣传正确价值观,营造平等且自由的氛围、维护群众权益

同志通过撰写《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同时号召边区军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扎根边区军民心中,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边区兵民团结一心;政府干部讲民主、为人民服务;人民则遵纪守法,当时的延安也成为了全国最进步的地方。

同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和谐的基本方法。1937年陕甘宁边区提出了《民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了边区实行民主普选的制度和议会制度,陕甘宁真正实行并且建立了广泛的不记名和纪律严明的选举制度。人民参加选举的热情高涨,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人人平等、公平法制、有法可依的“味道”。三三制原则的提出,使边区真正实现了民主法制,同时不偏袒不包庇各占三分之一的做法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三、个人层面――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践行“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也得到边区军民的一致拥护和认可,爱国、爱党也内化成为边区军民基本的价值观。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时,我们的解放区抗日根据地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又遭受自然灾害,边区军民受到巨大挫折,生活极为贫苦。但是在困难面前,延安军民没有放弃,以英雄的革命气概,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开荒种粮,开展起了大生产运动。

集体互助生产办法在延安也得到了又一次创新,并在更广范围加以推广,成为党在各根据地普遍推行的一条富有成效的方针和政策,使各解放区找到了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当时,在边区和各根据地还广泛开展了英模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英雄,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与示范作用。

四、对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启示

2007年8月,同志曾指出:“在中国革命史上,延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团结和力量,凝聚着理想和信念,孕育了智慧和真理,纯洁了队伍和思想,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革命圣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我们要不断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延安时期,边区各层践行社会价值观的经验对当今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国家层面――发挥引导、规范作用

首先要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少些、强权欺压,少些走过场的“假、大、空”,让“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取向充盈全社会。

其次在当今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特点的情况下,国家应具将道德软约束与硬性的道德约束机制相结合,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乡规民约、市民守则、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建立健全结合起来,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变成人民群众的制度约束和自觉行动

再次,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4]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要重视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层面――营造正能量的氛围

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氛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引导中,可以通过党报党刊大力宣传全国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激发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弘扬“最美现象”凝聚社会正能量。多宣传并学习这些人和事,营造起“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就能给人们向上的信心和希望。

其次,在社会各部门同心协力的同时,要有法可依,也要有法必依,以法律保障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保驾护航。

3、个人层面――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爱国情怀,是对每个国人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我们应自觉抵制一切破坏国家形象、人民团结的行为与言论。其次,职业道德修养,也是自觉行为,改正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东西,达到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的水平。每个个体都承载着一个家庭,要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教子有方、相互关爱”的传统美德。最后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我国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延安十三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一时期所培育并践行的社会价值观――延安精神,作为历史的沉淀,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回顾延安时期践行社会价值观的基本经验,从中得到启示进而指导中国社会各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是团结人民的精神纽带,大国崛起于精神,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不会走出很远,更难以真正崛起。[5]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1005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振民《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9页)

[2] 《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801页)

[3]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4]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

[5] 公方彬,《大国崛起于精神》[J].人民论坛,2013,(04):(75页)

上一篇: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