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0-02 12:19:21

构建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思考

摘要:统筹科技资源是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聚合度不高,科技资源未能有效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正能量。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重复购置建设,使用率低下;资源分散,相互封闭,条块分割严重;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的法规体系;搭建科技人才成长平台,实现专业化人才队伍共享。

关键词: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

F127

西安是陕西省科技资源的集中地,西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引领着其他西部城市的改革和创新。西安更是全国科技资源统筹示范基地,对我国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构建和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统筹西安科技资源,发挥科技资源的力量,对于陕西建设西部强省以至于西北地区的快速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保障和支撑,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所谓科技资源,主要是指科技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以及政策环境等要素和已取得成果的集合。周寄中在《科技资源论》中提出: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他将科技资源分为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及科技组织资源等类别。[1]

一、西安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一)科技资源丰富

西安是西北地区科教资源最为雄厚的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基地,综合科技实力雄厚。多种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及专利转化成果显著,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西安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65%。[2]西安丰富的科技资源具体表现在:

一是高等院校人才众多,学科领域覆盖面广。西安境内拥有各类高校76所,在校大学生达80多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拥有本科专业1176个,其中重点学科419个,硕士点1208个,博士点 505个,博士后流动站88个;学科领域较为全面,涉及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能源及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这些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科研、教学骨干,也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

二是平台设备资源丰富,硬件设施较为完善。西安地区有科研院所30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4个,部级大学科技园4家,同时还拥有一批达到国际化水准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放型实验室,这些机构已经成为科技人员、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的聚集地,为服务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产业区实力雄厚,为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西安目前拥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部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其涵盖了农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等科技创新的各个重点领域。这些产业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区内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自1993年建区以来,经开区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型的工业园区,截止2013年上半年,累计入区企业36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100余家;15家大型中央企业,包括中国兵器集团、中航集团和北车集团等;2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包括德国西门子、博世、法国阿尔斯通等。仅2013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4.06亿元,同比增长了13.6%;完成工业增加值245.47亿元,同比增长13.0%,[3]居于全国前列。

(二)科技资源统筹乏力

陕西省是全国的科教强省,但却是经济弱省。一强一弱的巨大反差形成了“陕西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统筹科技资源,是以公共领域中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为基础,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为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而西安,作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者,却没有充分整合科技资源优势,无法有效盘活科技资源在公共领域中的流通,以至“陕西现象”一直未破题。如何将有限的科技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将“拥有资源”变成“利用资源”,成为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发展的关键。

二、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西安的科技实力来看,在科技投入和发展水平上,西安在全国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但其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强劲的科研能力并未带动经济的腾飞。当前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完善还受制于许多客观因素,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1)科技资源重复购置、建设,使用率低下。随着近年来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科技资源建设的经费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财政部门开始提高对科技资源建设的重视并进行大力投资。但由于缺少及早统筹规划和指导的理念,资源大量浪费与重复的现象导致科技资源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缺乏彼此共享科技资源的意识以及社会缺少共享的文化环境,也是导致西安科技资源使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2)资源分散,相互封闭条块分割严重。由于军工与民企分属管理、中央与地方条块分割,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晰等体制性原因,致使西安地区科技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利用较为分散,不能充分共享,严重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流通。根据目前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基地的现状,最为突出的问题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问题。一部分资源被中央政府控制,一部分被地方政府控制;一些是由中央企业掌握的科技资源,另一些则是由地方企业掌握。高校资源则分属于中央部署高校和地方政府高校。在科技和资本所有属性下,中央企业和中央高校、地方企业和地方高校的科技资源受部门、所有制分割及行政区域壁垒的限制,各自占有和使用资源,难以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严重制约了区域整体科技资源优势的发挥。

(3)产学研之间关系不协调,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各自的资源和社会职能优势上的协同和整合,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和组合,其特点在于科技直接与生产对接,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这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4]以科技资源统筹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促进企业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资源发挥合力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西安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关键在于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具体表现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资源在科技研发主体中的分布不均,大量的科技资源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的科技资源严重不足。西安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科技层次相对较低,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薄弱。

三、构建完善西安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统筹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领域资源的投资者、管理者、使用者及他们之间相互利益的调整,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等,实施难度很大。西安市各级政府对区域内大部分科技资源有着决定权和支配权,加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着重强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公共基础服务和法制保障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西安市各级政府必然成为科技资源统筹的实施者和推进者。首先,政府应该在科技资源共享的投入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基础性、公益性以及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的资源,政府应成为投资的主要渠道,并大力整合各级政府相关科技计划资金,建立起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的资金支撑体系,使资源建设更加效率化。其次,对于由企业、公司投资建设产生的或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共享的科技资源,政府应当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等各种资源共享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原则,对企业和资源共享过程予以补贴和扶持。另外,政府应倡导共享精神,大力宣传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积极营造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西安市各区应积极提供各自的科技资源,尝试将例如高新区的高新科技资源、长安区的高校资源、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等进行共享,敞开资源共享、交叉合作的大门,逐步建立起自上至下的科技资源共享理念。

(二)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的法规体系

实现科技资源的统筹,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科技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新秩序,直接牵扯到科研人员、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保障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科技资源统筹法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西安当前的实际情况,应从法律依据和政策法规入手,分层次健全和完善。在法律依据方面,一是理清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关系问题,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公共科技资源的使用、占有和利用方式。西安地区科技资源的统筹不充分,与当前科技资源所有权不清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科研成果所有权不明和科研设备所有权不明。只有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和条例,确保科技资源统筹的战略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领域的科技资源被私自占有的情况。二是要注重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维护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信息的知识产权。为科技资源创造者和投资建设者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为资源共享、统筹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在政策方面,需要制定有关科技资源共享倾斜性、强制性以及综合性政策,为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法规体系提供政策依据。

(三)搭建科技人才成长平台,实现专业化人才队伍共享

人才是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倡导者、是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先进科技资源的创造者和引进者。西安地区高校云集,科研单位众多,尤其在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人才资源更为丰富。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成长机制、共享专业的人才队伍,对当前科技资源统筹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应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间的密切联系,完善聘用机制,搭建科技人才成长平台,促进专业人才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流动,带动科技资源和信息的合理流通。例如,将西安交大、西电等高校同中航工业西航集团、中航工业六一八所等连成一线,搭建院校――研究所――企业的人才流通平台。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及研究所;研究所的高级人才反馈给高校及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同时,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包括体系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数据等硬件和软件要素,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并将人才、数据、设备共享。由于他们拥有一整套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科技资源体系,积极推动这些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之间以及与社会其他科研团队的相互合作,不但可以减少科技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科技资源交流和共享中获取新的理念,实现科技与经济双赢。

参考文献: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董芸.统筹科技资源改革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J].陕西日报,2012-10-8.

[3]秦骥.西安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4亿元[J].陕西日报,2013-4-19.

[4]贾钢涛,姚书志.发挥高校基础作用构建“和谐西安”――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作者简介:贾钢涛(1975―),男,湖北襄樊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等教育研究。

赵玮(1989―),女,山东青岛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西部地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研 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2011GXS2D031)”。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咸阳统筹科技资源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研究(2011KRM49)”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管子弯曲成形的机理分析 下一篇:“既然来到藏区,就得做点事情”